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忍無可忍
释义
忍無可忍
注音ㄖㄣˇ ㄨˊ ㄎㄜˇ ㄖㄣˇ拼音rěn wú kě rěn關聯:忍不可忍
【釋義】「忍無可忍」之「無」,典源作「不」。「忍不可忍」原指忍受不能夠忍受的事。語本《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孫禮》。後用「忍無可忍」指忍耐到了極點,無法再忍受。
【典源】▶ 《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孫禮》時匈奴王劉靖部眾彊盛,而鮮卑數寇邊,乃以禮為并州刺史,加振武將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往見太傅司馬宣王,有忿色而無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今當遠別,何不懽也!」曰:「何明公言之乖細也!禮雖不德,豈以官位往事為意邪?本謂明公齊蹤伊、呂,匡輔魏室,上報明帝之託,下建萬世之勳。今社稷將危,天下兇兇,此禮之所以不悅也。」因涕泣橫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誅後,入為司隸校尉,凡臨七郡五州,皆有威信。遷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戶。禮與盧毓同郡時輩,而情好不睦。為人雖互有長短,然名位略齊云。嘉平二年薨,諡曰景侯。孫元嗣。  ① 禮:孫禮(?∼西元250),字德達,三國魏涿郡容城人。有治績,魏明帝重之。帝臨崩,拜大將軍長史,佐曹爽。為人光明正直,使曹爽行事不便,屢被貶官。曹爽敗後,入為司隸校尉,遷司空,封大利亭侯。卒謚景。② 乖細:違理、瑣碎。③ 匡輔:匡正輔助。④ 兇兇:騷動不安。⑤ 宣王:指司馬懿(西元1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變,文帝甚親重之,屢出師與蜀相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於中原,後以丞相執國政。其孫司馬炎終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宣帝。
【典故】「忍無可忍」典源作「忍不可忍」。指忍受不能夠忍受的事。典源出自《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孫禮》。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明帝臨崩時,床下受遺詔,拜曹爽為大將軍,孫禮為大將軍長史,加封散騎常侍。孫禮為人正直光明,使曹爽行事不便,就將孫禮外放為揚州刺史。旋因爭議清河、平原地界問題得罪了曹爽,被彈劾判罪五年,後又改任為并州刺史。當時朝政由曹爽專權,國勢日漸衰退,孫禮要去并州上任前去拜見太傅司馬懿,孫禮面有忿色,卻不說話。司馬懿問孫禮是嫌并州地太小,還是怨恨分界的事處理不公?孫禮說自己氣憤的是沒辦法報明帝所托,輔佐魏室,如今曹爽專擅,天下騷動不安,國家就要危亡了!孫禮說得悲痛萬分,淚流滿面。司馬懿聽了勸慰他說:「且止,忍不可忍。」意思就是說:你先不要悲傷,要能夠忍受不能夠忍受的事才能成就大事,想把曹爽除掉,現在還不是時機。這裡的「忍不可忍」就是指忍受不能夠忍受的事。演變到後世多改作「忍無可忍」,意思是忍耐到了極點,無法再忍受。
【書證】① 《拒約奇談・第二章》:「諸君今日奔走呼號,前後響應者,豈非以美人不以平等待我,不以自由與我,受無可受,忍無可忍,始起與之爭麼?」② 《官場維新記・第一四回》:「這一來,堂裡的學生,個個都忿然不服,屢次欲與他為難,……果然那些學生忍無可忍,鬧出全班散學的事來。」③ 《唐史演義・第六〇回》:「公主未免挾貴自尊,曖忍無可忍,屢有違言。」
【用法】  忍耐到了極點,無法再忍受。  用在「難再忍受」的表述上。  ① 老王實在忍無可忍,便和他爭辯起來。② 我們已經被逼得忍無可忍,才決定還擊,以求自衛。③ 面對同儕的奚落,他忍無可忍,淚流滿面地奪門而出。④ 他的做法已經使大家忍無可忍,難怪抗議之聲此起彼落。⑤ 這件事情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我們絕不能再繼續姑息養奸。⑥ 看到他那蠻橫的態度,我雖然不是當事人,也感到忍無可忍,恨不得狠狠揍他幾拳。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