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將計就計
释义
將計就計
注音ㄐㄧㄤ ㄐㄧˋ ㄐㄧㄡˋ ㄐㄧˋ拼音jiāng jì jiù jì
【釋義】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語或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將機就機」
【典源】▶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據《元曲選外編》引)〔韓云〕魏公子,我想來,若智氏平了趙子,禍必及咱二家,莫若先下手為強。〔魏云〕今將計就計,決開堤口,引汾水灌安邑,絳水灌平陽,使智氏軍不戰自亂。一壁廂整搠人馬掩擊,無不成事。〔韓云〕誠恐謀泄敗事,咱須對天歃血盟誓,方敢行事。〔正末上云〕某來到韓魏二君營門外,聽了這一會,不想他二人也怨智氏。我今見他,不說襄子之臣,只說是智伯使命,看他怎麼說。兀那小校!報與二位公子得知,說智伯使命到來。〔小校云〕報的主帥得知,今有智伯使命到來。〔韓魏云〕請相見。〔見科正末云〕俺智伯主人,差小人來巡探軍情,傳與二位用心防守,勿致疏虞。〔韓云〕俺這裡催趲積水,刻日破城成功。〔正末云〕您二位恰才商量,我都聽見來。〔魏云〕俺才講些兵法,明日破城,好與趙氏對敵。  ① 典故或見於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② 咱:咱們、我們③ 灌:注入、灌入。④ 整搠:整頓。  ▶ 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正合著我的心。我又不濟,若是與他交鋒,我那裡近的他。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典故】「將計就計」指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多用於元曲。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中所描述的情節為:春秋時晉國六卿中,智伯的勢力最大。他還企圖擴充勢力,吞併韓、趙、魏三家,所以假借晉侯之命,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向韓、趙、魏索取領地。韓康子、魏桓子不敢得罪,只好答應,趙襄子則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怒而命令韓、魏二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並親作主帥。趙家兵馬退居晉陽,並憑著地險與人和的優勢,死守晉陽城。因為晉陽城久攻不下,智伯想到,如果將晉水上游蓋個水壩,攔住上游的水,將水引進晉陽城,那麼晉陽城不就攻下來了。智伯趁著洪水來襲,將晉水引入晉陽城,晉陽城危在旦夕。趙襄子派家臣張孟談連夜出城到韓、魏二家營內,告訴他們,如果趙國滅亡了,下一個就輪到韓、魏了,並且說服他們與趙國結盟。韓、魏二家了解「脣亡齒寒」的道理,就仿效智伯的方法,將水引入智伯營內,攻其不備。於是,大水沖入智伯大營,全軍覆沒,智伯也被殺了。後來「將計就計」就用來指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
【書證】①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咱今將計就計,決開堤口,引汾水灌安邑,絳水灌平陽,使智氏軍不戰自亂。」(源)② 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三折》:「正合著我的心。我又不濟,若是與他交鋒,我那裡近的他。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③ 《水滸傳,第三九回》:「只這封書上,將計就計,寫一封假回書,教院長回去。」④ 《三國演義・四六回》:「此二人不帶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來為奸細者。吾今欲將計就計,教他通報消息。」」⑤ 《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適來這舉人已肯上樁,只是當日便要過門,難做手腳。如今只得將計就計,依著他送你過去。」⑥ 《醒世姻緣傳・第八回》:「計氏聽了這話,雖然口裡強著,也有些知道自己出來街上撒潑的不是。將計就計,被那高四嫂一面說,一面推到後邊去了。」⑦ 《紅樓夢・五七回》:「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錯,且現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賈母硬作保山。將計就計便應了。」⑧ 《三俠五義・第一七回》:「莫如將計就計,如此如此,倘有機緣,倒省了許多曲折。」
【用法】  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  用在「依勢行事」的表述上。  ① 將計就計是反攻敵人的好方法。② 目前看來,只有將計就計來換取時間。③ 既然你已知道他的計謀,何不將計就計?④ 小李看似順從他,其實不過是將計就計罷了。⑤ 對方想暗算我們,不如將計就計,再找機會反撲。⑥ 既然抓不到他,我們就將計就計,等他自投羅網吧!⑦ 對於敵人的計謀,我們將計就計,先假裝屈服再給他來個痛擊。⑧ 我為了保全性命,將計就計,跟著歹徒走,然後利用機會逃了出來。⑨ 發現有間諜滲透,我們正好將計就計,施行反間,讓他們帶假情報回去。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