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麻木不仁
释义
麻木不仁
注音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拼音má mù bù rén近義:不聞不問、無動於衷、漠不關心、漫不經心反義:切膚之痛關聯:麻痺不仁
【釋義】麻痺,沒有知覺。語本《黃帝內經素問・卷一二・痺論》。後用「麻木不仁」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典源】▶ 《黃帝內經素問・卷一二・痺論》帝曰:「善。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歧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痺熱。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① 不仁:古代醫家指身體肌膚失去知覺。② 榮衛:胃中的水穀所轉化而來的營養物質。③ 濇:音ㄙㄜˋ,不順暢。④ 不營:氣血無法運行。
【典故】《黃帝內經》共十八卷,內容包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是春秋戰國前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並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在《黃帝內經素問》的〈痺論〉中記載痹症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意思是說:「痺症」,是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溼等外邪侵襲後,氣血運行失常,因而引起肢體、關節等處疼痛、痠楚、麻木等的一種疾患。一般分成風寒濕痺和熱痺。風痺常導致關節疼痛;濕痺不只關節疼痛,嚴重的還會麻木失去知覺;熱痺會導致關節疼痛灼熱紅腫。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種失去知覺的病狀,後來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
【書證】① 明・周順昌〈與文湛持孝廉書〉:「我祖宗養士二百餘年,風流到今,渾是一團庸靡頑鈍之氣,結成一個麻木不仁病證,可恨也。」② 明・薛己《薛氏醫案・卷一七・癘瘍機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針刺不痛。」③ 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報章文輯・以太說》:「疾痛痾癢,一觸即知。其機極靈,其傳至速。不靈不速時,曰麻木不仁。」④ 《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用法】▶   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  用在「冷淡漠視」的表述上。  ① 身為主管,怎能對部屬的疾苦如此麻木不仁呢?② 災區死傷那麼嚴重,還是有些人麻木不仁,不聞不問。③ 對這種麻木不仁的人,求也是白求,他不會同情你的。④ 你如此麻木不仁地對待老病纏身的母親,簡直禽獸不如。⑤ 這種不正常的官場習氣,會讓基層人員麻木不仁,凡事總以少做少錯為是。▶   比喻對事物反應遲鈍。  用在「反應遲鈍」的表述上。  ① 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他依然麻木不仁,真令人著急。② 政府對群眾困難顯示這種麻木不仁的態度,真令人氣憤。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