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安貧樂道
释义
安貧樂道
注音ㄢ ㄆㄧㄣˊ ㄌㄜˋ ㄉㄠˋ拼音ān pín lè dào近義:甘貧樂道、安貧樂賤反義:不甘食貧、攀龍附鳳關聯:好道安貧、樂道安貧、守道安貧、安貧守道
【釋義】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語出《文子・上仁》。
【典源】▶ 《文子・上仁》文子問:「仁義禮何以為薄於道德也?」老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過其位者尊,祿過其德者凶。德貴无高,義取无多。不以德貴,竊位也。不以義取者,盜財也。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  ① 欲:欲望。② 妄取:隨便拿取。
【典故】《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書證】① 《文子・上仁》:「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源)② 《後漢書・卷二六・韋彪列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③ 《樂府詩集・卷四三・相和歌辭一八・楚調曲下》:「安貧樂正道,師彼莊周。」④ 《晉書・卷九一・劉兆列傳》:「安貧樂道,潛心著述,不出門庭數十年。」⑤ 《宋史・卷四四四・陳師道列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
【用法】  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用在「恬淡簡樸」的表述上。  ① 他一向安貧樂道,把物質享受看得很淡。② 像陶淵明那樣安貧樂道的人,現今社會中已經少見了。③ 現代人的物質豐裕,卻難以體會安貧樂道的自在閒適。④ 李教授安貧樂道,不慕名利,對身外事物一向淡然處之。⑤ 他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卻能安貧樂道,持志苦讀。⑥ 老王辭去高薪工作,來到山間居住,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真可說是現代的隱士。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