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安居樂業
释义
安居樂業
注音ㄢ ㄐㄩ ㄌㄜˋ ㄧㄝˋ拼音ān jū lè yè近義:安身立命、安家立業、安堵樂業反義: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流離失所、顛沛流離關聯:安土樂業、安家樂業、樂業安居
【釋義】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語本《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
【典源】▶ 《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誼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辟猶戎翟之與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誼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① 不肅而成:不必嚴肅地教導便使之有所成就。② 甘:動詞,津津有味地吃著。
【典故】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
【書證】① 《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列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② 《宋史・卷一九四・兵志》:「在京禁軍及其家屬,率皆生長京師,親姻聯布,安居樂業,衣食縣官,為日固久。」③ 《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家頗富饒,童僕多人。一家正安居樂業,不想安祿山兵亂,潼關失守。」④ 《醒世恆言・卷一〇・劉小官雌雄兄弟》:「時光迅速,倏忽又經年餘。父子正安居樂業,不想劉公夫婦,年紀老了,筋力衰倦,患起病來。」⑤ 《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一統,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鄉村人,各各安居樂業。」⑥ 《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貨志一》:「沿海各省所屬島嶼,多有內地民人安居樂業,若遽飭令遷移,使數十萬生民流離失所,於心何忍。」
【用法】  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  用在「安定祥和」的表述上。  ① 由於戰火的蹂躪,人民無法安居樂業。② 自古以來,人民都希望能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③ 一個好的政府,首先要使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④ 生活在寶島臺灣,隨處可見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⑤ 經過長期戰亂,人們都期盼能重新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⑥ 這個村落屢遭水患,人民因為無法安居樂業,紛紛外出謀生。⑦ 經過十幾年的經營,這一帶變得十分繁榮,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