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安如泰山
释义
安如泰山
注音ㄢ ㄖㄨˊ ㄊㄞˋ ㄕㄢ拼音ān rú tài shān近義:安如磐石、固若金湯、巋然不動反義:危在旦夕、危如累卵、岌岌可危、風雨飄搖、搖搖欲墜關聯:泰山之安、安若泰山、安於泰山、穩如泰山
【釋義】「安如泰山」之「泰山」,典源作「太山」。「太山」即「泰山」。形容安定穩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動搖。#語本漢・焦贛《焦氏易林・卷一・坤之中孚》。
【典源】▶ #漢・焦贛《焦氏易林・卷一・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喜屢臻。雖有豺虎,不致危身。  ① 焦延壽:西漢梁(今河南商邱南)人,字贛,為小黃令。治《易》學,著有《易林》十六卷。② 典故或見於漢・枚乘〈上書諫吳王〉。③ 太山:即泰山。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④ 臻:音ㄓㄣ,至、到達。  ▶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據《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引)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曰:……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縣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絕又重鎮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絫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太山。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絫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以為大王惑也。
【典故】《易林・卷一》所謂「坤之中孚」,是說筮卦時所得到的「本卦」為坤卦(☷☷),由六個陰爻組成;而其「變卦」為中孚(☴☱),由中央兩個陰爻與下上各兩個陽爻組成。陰爻象徵柔弱,陽爻代表剛強,所以坤卦顯得過於柔弱而易受傷害;但它變成中孚,柔弱的本體下下上上都受到雙重陽爻的護持,自然就「安如太山」,常享福喜,百害莫侵了。據《說文》,「太」是「泰」的古文;後來被當成語使用,多作「安如泰山」,比喻人物處於十分安穩的狀態。另外漢朝枚乘的〈上書諫吳王〉中,也有「安於太山」一語。漢景帝時,枚乘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吳王心懷不軌,意圖反叛,枚乘不贊成,於是上書吳王,加以勸諫。在諫書中,枚乘提到:「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的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枚乘於是離開吳國。
【書證】① 漢・焦贛《焦氏易林・卷四・井之第四十八・謙卦》:「謙安如泰山,福祿屢臻。雖有狼虎,不能危身。」② 漢・東方朔《靈棋經・卷上・第二十二安泰卦》:「象曰:『歲富月昌,土田開張。安如泰山,終無禍殃。』」③ 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俗呼外舅為泰山。……一云:泰者,高廣之貌,可以依倚也。今人咸云安如泰山,亦是取廣大之意耳。」④ 宋・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七・講義・齊景公問政於孔子》:「間嘗論之,國土至廣也,人民至眾也,茍欲使之安如泰山,固如磐石,非上下之分定,不可也。」⑤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孔明曰:『亮雖居虎口,安如泰山。』」⑥ 《東周列國志・第一三回》:「乃佯遣人致書子亹,約於首止,相會為盟。子亹大喜曰:『齊侯下交,吾國安如泰山矣!』欲使高渠彌祭足同往,祭足稱疾不行。」⑦ 明・劉宗周〈與溫員相公書〉:「使昔之立異同者,皆裹足而去,朝端之上亦見風恬浪息,無有不利于閣下,而閣下亦已安如泰山,否耶?」
【用法】  形容安定穩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動搖。  用在「十分安穩」的表述上。  ① 即使敵軍以強大火力進攻,我軍官兵依然安如泰山。② 這個壯漢站在那裡安如泰山,給人一種可靠的感覺。③ 唯有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才能把國家保衛得安如泰山。④ 經過這次情勢變化,他原本安如泰山的地位開始動搖了。⑤ 雖然被敵軍包圍,危機重重,王將軍固守陣地安如泰山。⑥ 因為董事長領導有方,即使遇到金融風暴,這間公司仍能持續拓展業務,安如泰山。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