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摩肩接踵
释义
摩肩接踵
注音ㄇㄛˊ ㄐㄧㄢ ㄐㄧㄝ ㄓㄨㄥˇ拼音mó jiān jiē zhǒng關聯:比肩繼踵、比肩隨踵、摩肩繼踵、肩摩袂屬、接踵摩肩、肩摩踵接
【釋義】肩接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語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比比皆是」、「揮汗成雨」、「觸目皆是」
【典源】▶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①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國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② 臨淄:齊國首都。故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③ 三百閭:三百個里巷,指人口眾多。閭,泛指民戶聚居的里巷。④ 張袂成陰:張開衣袖可以遮蔽陽光,形成陰天。比喻人數眾多。袂,音ㄇㄟˋ,衣袖。陰,音ㄧㄣ,陽光照不到的地方。⑤ 揮汗成雨:揮灑汗水成雨。比喻人數眾多。見「揮汗成雨」⑥ 比肩繼踵:肩並著肩,腳接著腳。形容人多而擁擠。比,音ㄅㄧˋ,緊靠、相並。踵,腳後跟。
【典故】「摩肩接踵」原作「比肩繼踵」。晏嬰是春秋時代齊國名臣,他的個子非常矮小,但相當有才華,輔佐齊國三代君王。《晏子春秋》記載,有一次晏嬰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國人見他身材矮小而歧視他,雖然身為外國使節,但卻不開大門,要他走旁邊的小門。晏嬰覺得這不但看不起他,也汙辱了齊國,堅決不走小門進去。他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發怒,只說:「出使狗國自然從狗門進入,但出使楚國這樣的大國,不應該走小門吧?」接待人員聽了馬上開大門讓晏嬰進去。到了楚王面前,楚王見到晏嬰這樣短小,不禁問他說:「齊國難道沒人了嗎?只能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書證】① 宋・黃庭堅〈與王周彥長書〉:「時僕方再往京師,見其摩肩而入,接踵而出,冠蓋後先,車馬爭馳。」② 《群音類選・卷一〇・官腔類・投筆記・驛館相逢》:「山迢遞,水渺瀰,摩肩接踵聚驂騑。」③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七・雪浪被逐》:「曾至吳越間,士女如狂,受戒禮拜者,摩肩接踵。」
【用法】  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用在「人數眾多」的表述上。  ① 此地每到春節假日,真是遊人如織,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熱鬧。② 走在這人們摩肩接踵的繁華都市,異鄉遊子的他卻有份說不出的孤獨與落寞。③ 年節將近,民眾紛紛前往菜市場採辦年貨,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條街擠得水洩不通。④ 百貨公司舉行年終大拍賣,聞訊而至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幾乎擠爆了整個拍賣場。⑤ 元宵節賞燈的人潮摩肩接踵,非常擁擠,正是扒手施展特技的好時機,大家都應該小心警惕。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