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妄自菲薄
释义
妄自菲薄
注音ㄨㄤˋ ㄗˋ ㄈㄟˇ ㄅㄛˊ拼音wàng zì fěi bó近義:自輕自賤、自慚形穢、自暴自棄反義:不可一世、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狂妄自大關聯:過自菲薄
【釋義】隨意看輕自己,不知自重。#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自暴自棄」
【典源】▶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引)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德)〔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① 先帝: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② 引喻失義:援引例證而有所不當。見「引喻失義」。  ▶ 另可參考: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文選・卷三七・表上》引)
【典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劉備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討伐孫吳,兵敗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他便輔助後主劉禪,立志光復中原。曾上奏章(《文選》稱為〈出師表〉)予後主說:「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還有侍衛的大臣和忠勇的將士肯為國家效力,是因為他們為了報答先帝的恩惠。陛下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以光大先帝的遺德,鼓舞忠臣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看輕自己,援引不適當的例證,阻塞了忠心愛國的人進諫言的途徑。」建議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多聽各方的意見。後來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過於自卑而看輕自己,不知自重。
【書證】①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源)② 《晉書・卷九三・外戚列傳・王蘊》:「卿居后父之重,不應妄自菲薄,以虧時遇。」③ 宋・陳亮〈祭楊子固縣尉文〉:「我雖衰窮而不肯妄自菲薄,君既強仕而豈應廢其頡頏!」④ 《資治通鑑・卷一〇四・晉紀二六・孝武帝太元二年》:「王蘊固讓徐州,謝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應妄自菲薄,以虧時遇。』蘊乃受命。」⑤ 《老殘遊記・第六回》:「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用法】  隨意看輕自己,不知自重。  用在「自我輕視」的表述上。  ① 未戰而降,未免太妄自菲薄了吧!② 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宜妄自菲薄!③ 妄自菲薄的人往往自暴自棄,難有成就。④ 你有自己的優點,宜自重自愛,不可妄自菲薄。⑤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優點,不宜妄自菲薄。⑥ 天生我才必有用,眼前縱有挫折,我也不會妄自菲薄。⑦ 我國傳統文化較之於外國文化自有特色,不應妄自菲薄。⑧ 他妄自菲薄地說:「像我這種五短身材,有誰會看上呢?」⑨ 這些喜憨兒並不妄自菲薄,反而憑著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一番事業。⑩ 我們必須正確地認清自己,妄自菲薄固可不必,妄自尊大亦屬不宜。
【辨似】  菲,音ㄈㄟˇ,微薄的。不可寫作「非」。  「妄自菲薄」及「自暴自棄」都有輕視自己的意思。  「妄自菲薄」側重於心理上輕視與放棄自己;「自暴自棄」側重於行為上放棄自己,甘於墮落。
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辨似例句
我們必須正確地認清自己,~固可不必,妄自尊大亦屬不宜。
自從感情遭挫後,他變得~,天天喝酒麻醉自己。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