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如雷貫耳
释义
如雷貫耳
注音ㄖㄨˊ ㄌㄟˊ ㄍㄨㄢˋ ㄦˇ拼音rú léi guàn ěr關聯:如雷在耳、如雷灌耳
【釋義】好像雷聲傳入耳朵那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語或出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典源】▶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某乃秦昭公是也。昔年我父穆公因與楚結親,世為鄰好。近因吳國有一口寶劍飛入楚國,那吳王屢次索劍,楚王只不肯還,以此惹動刀兵,幾至滅國。有楚大夫申包胥前來借兵求救,某堅意不允,不意包胥在驛亭中,依牆而哭,七晝夜不絕,遂將郵亭哭倒,我想此人真烈士也。……〔申包胥做見科云〕俺楚王懸望大國救兵,不啻饑渴,大王怎生不念親好,忍坐視乎?〔秦昭公云〕大夫,因你日夜號哭,忠烈動人,某今借與你十萬雄兵,命姬輦為帥,即日救楚。……某乃姬輦是也,官封大將軍之職,主公呼喚,不知有甚差遣?令人報復去,道是俺姬輦來了也。〔卒子報科云〕姬輦到。〔姬輦做見科云〕主公喚姬輦,那廂使用。〔申包胥②云〕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今蒙大王憐愍敝國,肯發救兵,有勞元帥領兵前赴,真乃小官萬幸。  ① 那廂:這邊、這裡。② 申包胥: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大夫。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
【典故】「如雷貫耳」指像雷聲傳入耳朵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這句成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中,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戲曲《楚昭公》,故事中寫到春秋時吳王闔閭珍愛的一把寶劍飛入楚國,為楚昭公所得。吳王屢次向楚昭公索劍,楚昭公都不肯還。吳王一氣之下,便下了戰書,結果楚國被吳國伍子胥等人打得大敗。楚國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國商借救兵,但秦王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號哭,忠烈動人,心受感動,於是答應借申包胥十萬雄兵,命姬輦為主帥,助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來稱讚姬輦名氣很大。因為這句成語是用來讚頌他人的聲名,所以常和「久聞大名」、「久仰大名」連用。
【書證】①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源)②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幸遇尊顏,實乃小生萬幸。」③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几,未審得入覽否?』」④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少年道:『久仰先輩大名,如雷貫耳,小人有幸相遇。今先輩欲何往?』」⑤ 《隋唐演義・第三七回》:「安祖對雄信納頭拜下去道:『孫安祖粗野亡命之徒,久慕員外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實慰平生。』」
【用法】  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  用在「名聲顯揚」的表述上。  ① 您的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請多指教。② 他的大名在音樂界早已如雷貫耳,愛樂者幾乎無人不曉。③ 自從她得到奧運金牌後,在體育界已是如雷貫耳的人物。④ 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日能當面請益,真是三生有幸。⑤ 他拋妻離子的消息傳出後,原本如雷貫耳的聲譽立即轉為一片罵聲。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