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騎虎難下
释义
騎虎難下
注音ㄑㄧˊ ㄏㄨˇ ㄋㄢˊ ㄒㄧㄚˋ拼音qí hǔ nán xià近義:進退兩難、進退維谷反義:來去自如關聯:勢成騎虎
【釋義】騎著老虎,害怕被咬而不敢下來。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語本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
【典源】▶ #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二・人事部・游說下》引)蘇峻反,溫嶠推陶侃為盟主,侃欲西歸,嶠說侃曰:「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腦塗地,嶠等與公致命之秋,事若剋濟,則臣主同休,如其不然,身雖灰滅,足以謝責於先帝。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虎之勢,可得下乎?公若違眾獨反,眾心必沮。沮眾以敗事,義旗將迴指於公矣。」侃無以對,遂留不去。  ① 蘇峻:?∼西元328,字子高,晉長廣掖人。永嘉之亂後,擁有軍隊萬餘。成帝時為歷陽內史,有謀反之心,庾亮召為大司馬,想要奪去他的兵權。蘇峻不願意,便舉兵作亂,攻陷京師。後為溫嶠、陶侃等討平。② 溫嶠:西元288∼329,字太真,晉祁人。博學有識,初為劉琨參軍,永嘉之亂後,元帝南遷 ,尚未即位,溫嶠奉劉琨之命前去勸元帝登基稱帝。其母阻止他,溫嶠便扯斷衣袖,毅然而去。明帝時,平定王敦、蘇峻之亂,拜驃騎將軍,封始安郡公,諡忠武。嶠,音ㄐㄧㄠˋ③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晉潯陽人。晉代名臣,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④ 幽逼:受到小人逼迫。⑤ 肝腦塗地:比喻竭力盡忠,不惜犧牲生命。見「肝腦塗地」。⑥ 致命:效命。⑦ 剋濟:剋,戰勝,通「克」。濟,成功。⑧ 灰滅:消滅、泯滅。⑨ 旋踵:畏縮退後。旋,迴轉。  ▶ 另可參考:《晉書・卷六七・溫嶠列傳》
【典故】永嘉之亂後,晉室南遷,天下仍不太平,各地均有叛亂。晉成帝時,蘇峻起兵叛亂,進逼京師,情勢十分危急。那時以陶侃為首,聯合溫嶠等人共同討伐叛軍,卻一直無法取勝。陶侃感到勢不可為,想要退兵,溫嶠便說服他,說:「天子受到小人逼迫,社稷動盪不安,正是臣子報效國家的時機。如今的情勢,已經不容我們退縮,就好像騎上了老虎,難以下來啊!」陶侃無法反駁,便留下來繼續領導眾人,終於平定了蘇峻之亂。後來「騎虎難下」這句成語,就從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所記溫嶠言「騎虎之勢,可得下乎」演變而出,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
【書證】① 《明史・卷二三五・何士晉列傳》:「恐騎虎難下,駭鹿走險,一擊不效,別有陰謀。」② 《明史・卷二四四・袁化中列傳》:「而忠賢實自懼一死,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臣恐其橫逞之毒不在搢紳,而即在陛下。」③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一・五代史・薛史書法回護處》:「方外怵於元行欽之奏其反,內惑於石敬瑭、安重誨等之勸其反,勢當騎虎難下之時,不得不為挺鹿走險之計。」
【用法】  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  用在「無法停止」的表述上。  ① 我這套計謀目的在引敵深入,讓他們騎虎難下。② 他不明就理地亂說一通,此刻騎虎難下,豈不尷尬?③ 你是個聰明人,怎會把自己逼入騎虎難下的窘境中?④ 對這件事,我們是騎虎難下了,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⑤ 事情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小心自己騎虎難下,無法脫身。⑥ 這會兒我騎虎難下不好脫身,先順勢發展,再隨機應變吧!⑦ 沒料到事情會演變到騎虎難下,索性順其自然,看著辦吧!⑧ 事到如今已騎虎難下,雖沒把握,也只好孤注一擲,試試看了。⑨ 本來只是開個玩笑,誰知他信以為真,最後弄得騎虎難下,難以收拾。⑩ 女朋友的事本是隨便說說,那知我媽說要來看看,這下子騎虎難下,不知怎辦才好。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