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駕輕就熟 |
释义 | 駕輕就熟㊣ 注音:ㄐㄧㄚˋ ㄑㄧㄥ ㄐㄧㄡˋ ㄕㄡˊ拼音:jià qīng jiù shóu近義:得心應手、熟能生巧、熟路輕轍關聯:輕車熟路、熟路輕車、就熟駕輕 【釋義】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對事情很熟悉,做起來很輕鬆。語本唐・韓愈〈送石處士序〉。 【典源】▶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據《全唐文・卷五五六・韓愈》引)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於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遊,未嘗以事辭。勸之仕不應。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後當成敗,若河決①下流而東注。若駟馬②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③、造父④為之先後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無求於人,其肯為某來耶?」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於家。方今寇集於恒,師環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塗,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彊委重焉,其何說之辭?」注 ① 決:隄防被沖毀。② 肆馬:四匹馬。古代一車駕四馬。② 王良:春秋晉國人,生卒年不詳。善御。③ 造父:西周穆王時善御者,生卒年不詳。王使造父御,西遊忘返。及徐偃王反,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自此為趙氏。父,音ㄈㄨˇ。 【典故】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處士石洪是韓愈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赴任河陽節度使烏公參謀,臨行前他擺設宴席於上東門外,與朋友們餞別。韓愈也參加了這次的宴會,並為了送別友人作了序。韓愈在文中寫道:「與處士談論古今的道理,就好像以四匹馬共拉一輛輕便的車,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並且有造父、王良等技術高明的御者來駕馭馬匹。」把石洪高才碩學的長處形容得十分貼切,而且生動活現。後來「輕車熟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事情很熟悉,做起來很輕鬆。 【書證】① 明・徐光啟《徐光啟集・卷三・練兵疏稿一・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臣看得天津署遊擊事錢世楨、京營參將王光有熟諳兵機,經歷世務,驅之行陣,不在虓闞搏之科;俾以訓齊,實有駕輕就熟之用。」② 《歧路燈・第七九回》:「若說自己虛中善受,朋友們是駕輕就熟,倘有疏虞,只怕他們又同其利而不同其害了。」③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二・富國》:「一旦有事則舉國之人胸有成竹,不難駕輕就熟,乘勝長驅。」④ 《清史稿・卷三〇七・陳宏謀列傳》:「上諭曰︰『此汝駕輕就熟之地,當秉公持重,毋立異,毋沽名。能去此結習,尚可造就也。』」 【用法】義 比喻對事情很熟悉,做起來很輕鬆。類 用在「經驗豐富」的表述上。例 ① 祕書工作對你來說駕輕就熟,你就別推辭了。② 他以前就是車床師父,操作起機器自是駕輕就熟。③ 經過一年的磨練,他教起書來漸有駕輕就熟的感覺。④ 這事他早有經驗,做起來自然駕輕就熟,十分順當。⑤ 以他那豐富的舞臺經驗,來扮演這個角色絕對是駕輕就熟。⑥ 這條山路我開車經過無數趟,早已駕輕就熟了,你放心吧!⑦ 你過去不是當過護士嗎?現在來照顧老人必能駕輕就熟,勝任愉快。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