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養虎遺患
释义
養虎遺患
注音ㄧㄤˇ ㄏㄨˇ ㄧˊ ㄏㄨㄢˋ拼音yǎng hǔ yí huàn近義:養癰遺患、縱虎歸山反義:杜絕後患、除惡務盡、斬草除根關聯:豢虎貽殃、養虎貽患、養虎留患
【釋義】飼養老虎,最後為自己帶來災禍。比喻不除去仇敵、惡人,將給自己留下後患。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縱虎歸山」、「養癰遺患」
【典源】▶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欲西歸,張良、陳平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  ① 漢:指漢王劉邦。② 西歸:西向回歸漢地。③ 張良:?∼西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主復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④ 陳平:漢初陽武(今河南省陽武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幼嗜讀書,容貌俊美,足智多謀,事高祖屢出奇策。惠帝時,官至左丞相。卒諡獻。⑤ 說:音ㄕㄨㄟˋ,以語言勸服。⑥ 楚:指西楚霸王項羽。⑦ 罷:通「疲」,音ㄆㄧˊ,疲累。⑧ 釋:釋放,任其離開去。
【典故】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朝末年,群雄紛紛起義,推翻秦朝政權,其中以項羽、劉邦所擁立的楚懷王勢力最大。項羽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跟隨叔父項梁起義,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王,仍號楚懷王。懷王派遣項羽、劉邦分道伐秦。項羽在鉅鹿一戰中殲滅秦軍二十萬,建立極大的功勞。劉邦則用張良的計策,對秦官員人民採懷柔政策,率先順利進入關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戰爭初期,項羽占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於是項羽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當劉邦也打算要西向回歸漢地時,他的謀士張良和陳平卻勸阻他,說︰「大王,此時我軍已經取得天下大半,諸侯也都歸附我們,而項羽的軍隊卻兵疲糧缺,這正是上天要滅亡楚的大好時機!我們不如趁此機會澈底消滅它,如果現在放楚軍回去而不追擊,就好像是養了一隻會吃人的老虎,日後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大患啊!」於是劉邦派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最後在烏江邊,自刎而死。後來「養虎遺患」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不除去仇敵、惡人,將給自己留下後患。
【書證】①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源)② 宋・吳儆〈上蔣樞密書〉:「利疾戰而緩圖,則必有養虎遺患之悔。」③ 宋・范成大〈題夫差廟〉詩:「縱敵稽山禍已胎,垂涎上國更荒哉!不知養虎自遺患,只道求魚無後災。」④ 《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若行這舉,真是養虎遺患,非謀之善也。」⑤ 《宋史・卷四〇八・王霆列傳》:「至如降卒中處,養虎遺患,輕敵開邊,以肉餧虎。」⑥ 《宋史・卷四一九・許應龍列傳》:「時李全、時青輩歸附,應龍入對,有『荓蜂是懲,養虎遺患』之說,後皆如所言。」⑦ 清・錢謙益《國初群雄事略・卷一四・東莞伯何真》:「未幾,成奴縛之以出,真釋之,引坐笑謂曰:『公柰何養虎遺患?』」
【用法】  比喻不除去仇敵、惡人,將給自己留下後患。  用在「留下後患」的表述上。  ① 今日除惡不盡,等於是養虎遺患,將帶來更多的禍害。② 對敵人仁慈,就等於養虎遺患,最後遭殃的必定是自己。③ 每個國民都要協助揭發罪犯,絕不能姑息養奸,養虎遺患。④ 對於這些歹徒應該給予嚴懲,否則養虎遺患,將對社會治安造成嚴重的危害。⑤ 他的惡性難改,你又因一時仁慈,讓他留下,難道你忘了上次養虎遺患的教訓嗎?
【辨似】  「養虎遺患」及「養癰遺患」都指沒有斷絕後患,將使自己受害。  「養虎遺患」只適用於人;「養癰遺患」適用範圍較廣,可以指人,亦可以指事。
養虎遺患養癰遺患辨似例句
他的惡性難改,你又因一時仁慈,讓他留下,難道你忘了上次~的教訓嗎?
公司管理已出現的弊端,假若視而不見,就等於是在~,日後必然變成大問題。
  「養虎遺患」及「縱虎歸山」都有留下敵人,導致後患的意思。  「養虎遺患」側重於縱容敵人;「縱虎歸山」側重於把敵人放走。
養虎遺患縱虎歸山辨似例句
對敵人仁慈,就等於~,最後遭殃的必定是自己。
我們好不容易捉到這些人,你卻將他們釋放,這不是~嗎?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