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揠苗助長
释义
揠苗助長
注音ㄧㄚˋ ㄇㄧㄠˊ ㄓㄨˋ ㄓㄤˇ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近義:狃於急效、欲速不達反義:按部就班、盈科後進、循序漸進
【釋義】揠,拔起。「揠苗助長」指拔苗以助其成長,反而讓苗枯死了。比喻使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典出《孟子・公孫丑上》。
【典源】▶ 《孟子・公孫丑上》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① 宋:戰國時國名。周朝分封殷遺族微子啟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② 閔其苗之不長:擔心所種的苗長不高。閔,音ㄇㄧㄣˇ,擔心、憂心。③ 揠:音ㄧㄚˋ,拔。④ 芒芒然:疲倦的樣子。⑤ 病:疲倦。⑥ 趨:快步走。⑦ 槁:音ㄍㄠˇ,乾枯。⑧ 舍:通「捨」,放棄。⑨ 非徒:不但。
【典故】戰國時,大思想家孟子曾經舉宋人揠苗助長的故事來說明,養浩然正氣是必須藉由經常積累正義所產生,而不是偶然行義就可以得到的。要將行正義之事牢記於心,卻不可用不當的手段助長它。他說:宋國有一位農夫,一直擔心他的秧苗長不大,就到田裡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一點。疲憊地回到家後,告訴家人說:「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幫助秧苗長大了。」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經枯死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揠苗助長」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使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書證】① 宋・林之奇〈君心論〉:「一暴十寒,物未有能生者;揠苗助長,無乃速其槁歟!」② 宋・朱熹《晦菴集・卷四〇・書・答何叔京》:「夫天下豈有一向外馳,無可據守之敬哉?必如所論,則所以存夫根本者,不免著意安排揠苗助長之患,否則雖曰存之,亦且若存若亡,莫知其鄉而不自覺矣。」③ 宋・呂本中《紫微雜說》:「學問功夫,全在浹洽涵養蘊蓄之久,左右採擇,一旦冰釋理順,自然逄原(逢源)矣。非如世人強襲取之,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④ 宋・楊枋〈與子姪言浩氣章〉:「孟子只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則善養只是涵養、培養、存養。如下文『必有事焉而勿正,勿忘,勿助長』,便是如揠苗助長,便不善養耳。」⑤ 宋・李綱〈種花說〉:「夫花之榮枯代謝乎,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不以人滅。擇其善而固執之,則仁義禮智之端油然生矣。彼揠苗助長,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者,未有能生之者也。」⑥ 宋・毛登龍〈盡心知性存養如何〉:「吾於知覺者而盡其心,固可以詣其安安之地,然出入無時則遷矣。吾於純粹者而知其性,固可以全其生生之妙,然揠苗助長則斲矣。又何以存之、養之哉?」⑦ 元・胡祗遹〈恒齋記為醫者宋和之作〉:「人肖天地厲生,然而動輒悖德,悖德則且不能悠久者,意必固我以賊之,揠苗助長以害之,異常出奇以擾之。惟寧靜沖淡,不務外、不矜誇,中道而行,其庶幾焉!」⑧ 元・胡炳文〈純正蒙求序〉:「童則有知矣,有知則求所以養之矣。養也者,不揠苗助長者也。養而正者,不以稂莠害嘉榖者也。」⑨ 元・王義山《稼村類藳・卷一八・講義・豐水有芑武豈不仕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毋稂莠其志以傷此芑,毋荒落其學以戕此芑,毋揠苗助長以賊此芑,將見豐水人材之盛,不專美於周矣。」⑩ 明・吳寬〈心耕記〉:「夫孟子以農為喻者尚有之。揠苗助長,心不忘乎集義之戒也;舍己芸人,心不廢乎自修之訓也。」⑪ 明・高濂《遵生八牋・卷一〇・修幻章》:「蓋佛法季運,世皆以存神運氣、揠苗助長之說,指為教外別傳。」
【用法】  比喻為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貶義。  用在「方法失當」的表述上。  ① 學習須漸進有功,一味跳級求深,無異於揠苗助長。② 你一下子給花施這麼多肥,小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③ 練習技藝總須循序漸進,貪求速效,往往揠苗助長罷了。④ 做事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揠苗助長,反而容易失敗。⑤ 別相信這些速成班,他們用的都是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⑥ 現在許多家長恨鐵不成鋼,不惜揠苗助長,結果受苦的是孩子。⑦ 父母教育子女難免求好心切,但不可揠苗助長,以免收到反效果。⑧ 你不顧孩子資質,硬要孩子變成資優生,小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辨似】  揠,音ㄧㄚˋ。拔的意思。不可寫作「偃」。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