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心驚膽戰
释义
心驚膽戰
注音ㄒㄧㄣ ㄐㄧㄥ ㄉㄢˇ ㄓㄢˋ拼音xīn jīng dǎn zhàn近義:六神無主、心驚肉跳、心驚膽寒、不寒而慄、毛骨悚然、魂不附體、魂飛魄散反義:神色自若、泰然自若關聯:心驚膽懾、心搖膽戰、心戰膽栗、心驚膽落、膽驚心顫、心驚膽顫、膽喪心驚、膽戰魂驚、膽戰心驚、膽驚心戰、膽顫心驚
【釋義】形容十分驚慌害怕。語本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
【典源】▶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維摩髮籠離垢之繒,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謂我言道:「彌勒:汝久居聖位,已出煩(樊)籠,三僧祇劫修行,百萬生中精進。福惠具足,種性尊高,六度已圓,十身備歷。所以世尊授仁者記,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來得菩提,未來之事有何憑,現在推窮又是無。」……彌勒告世尊:「世尊,維摩居士說爾許多來由,我於當日都無𥙂(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𧹞(赧),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① 𥙂:同「祗」,恭敬的。② 𧹞:同「赧」,害羞慚愧而臉紅。③ 朗鑒:明鏡。
【典故】「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〇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書證】①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三折》:「生熬的兩事家,心驚膽戰,力困神乏。」②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我恰便似墜深淵,把不定心驚膽戰,有這場死罪愆。」③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腳又軟,不由我不心驚膽戰。」④ 《西遊記・第一〇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⑤ 《精忠岳傳・第四三回》:「兀朮三人,聽得戰鼓齊鳴,心驚膽戰。」
【用法】  形容十分驚慌害怕。  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  ① 金兵一聽到領軍的人是岳飛,就心驚膽戰,望風而逃。② 老李因為挪用公款怕被公司查覺,整日心驚膽戰,睡不安枕。③ 有懼高症的她,只要到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就會感到心驚膽戰。④ 雖然表演走鋼索的不是自己,但仍不免覺得心驚膽戰,替他捏一把冷汗。⑤ 上到了吊橋,看到腳下深不見底的山谷,我不由自主地心驚膽戰,感到腳軟。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