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顧名思義
释义
顧名思義
注音ㄍㄨˋ ㄇㄧㄥˊ ㄙ ㄧˋ拼音gù míng sī yì關聯:因名思義
【釋義】本指為人子女者,見其名而思其命名之義。語出《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王昶》。後用「顧名思義」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
【典源】▶ 《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王昶》王昶字文舒,太原晉陽人也。少與同郡王淩俱知名。淩年長,昶兄事之。……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故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玄沖,深字道沖。遂書戒之曰:「……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古者盤杅有銘,几杖有誡,俯仰察焉,用無過行;況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① 汝曹:你們。② 立身行己:指處世為人。③ 玄默:深沉靜默。④ 沖虛:淡泊謙虛。⑤ 違越:違背逾越。
【典故】「顧名思義」的「名」原是指人的名字,整個詞語的意思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這個名的含義。這個成語較早見於《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王昶》。根據記載,三國魏時的王昶為人謹慎惇厚,他替侄子取名字時,一取名為默,字處靜;一取名沈,字處道。替自己的兒子取名字時,則一取名渾,字玄沖;一取名深,字道沖。同時還寫了一篇文章訓誡他們說:「我希望你們未來處世為人,皆能遵循儒家的義理,實踐道家思想的智慧,所以才以玄、默、沖、虛四字為名。你們以後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要能想到其中的含義,並且無所違背。」王昶所說的「欲使汝曹顧名思義」,其中之「義」就是「玄、默、沖、虛」四字的含義,也就是希望這些後輩處世為人能深沉靜默、淡泊謙虛。後來「顧名思義」使用的範圍擴大,被廣泛地用來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有時會略帶貶義,指單就名稱穿鑿附會,不求甚解。
【書證】① 《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王昶》:「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源)②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玄)與道曜講《老子》,王侍中(禎之)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顧名思義?』」③ 《資治通鑑・卷七三・魏紀五・明帝青龍四年》:「昶為人謹厚,名其兄子曰默,日沈,……為書戒之曰:『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④ 清・查慎行〈送黼皇姪出宰大浦〉詩:「邑宰職親民,顧名思義托。如何千百輩,疾苦視隔膜?」
【用法】  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  用在「循名知義」的表述上。  ① 顧名思義,「觀音山」就是一座形狀像觀音的山。② 「財神」,顧名思義就可了解那是掌管財富之神。③ 有些詞的名和義差異很大,需要藉字、詞典來幫忙,單靠顧名思義是會鬧笑話的。④ 《六法全書》有所謂「銀行法」,顧名思義便可知道那是和銀行運作方面有關的法律。⑤ 像「沙發」、「吐司」一類的音譯名稱,我們如果顧名思義的話,是永遠不得其解的。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