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頭頭是道
释义
頭頭是道
注音ㄊㄡˊ ㄊㄡˊ ㄕˋ ㄉㄠˋ拼音tóu tóu shì dào反義:語無倫次、顛三倒四
【釋義】原為佛教語,指道無所不在。#語出《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後用「頭頭是道」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井井有條」、「有條不紊」
【典源】▶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師初謁南泉,泉問:「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師曰:「有主沙彌。」泉曰:「那個是你主?」師近前躬身曰:「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泉器之,許其入室。頌曰:「解把一莖野草,喚作丈六金身。會得頭頭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  ① 典故或見於《續傳燈錄・卷二六・慧力洞源禪師》。② 金身:以金飾身的佛像。  ▶ 《續傳燈錄・卷二六・慧力洞源禪師》佛祖不立,雨落街頭自溼。凡聖何依?晴乾自是無泥。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典故】在佛教史上,禪宗是以不立文字為其宗旨,主張禪不可言說。但發展到後來,佛理不可言說又需言說,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語言的窠臼,於是在走到極端之後,又轉向於立文字述說,因此有文字禪的出現。文字禪中有所謂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決是非的案例,禪宗借用它專指古代禪師的言行紀錄,其中蘊含著開導弟子覺悟的經驗。而「頌古」就是後來的僧人用韻文的形式,對「公案」進行贊譽性解釋的語錄體裁,是教禪學禪、啟悟心性的教學手段。它的特點是不點破,留下參悟的話題和機鋒,不直接把古聖的意旨敘述出來,而是運用生活化的比喻,繞路說禪。南宋時僧人法應收集「頌古」之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集》,元代的普會接續法應的工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在規模及內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說趙州從諗禪師在初次參見南泉普願禪師時,即表現得不尋常。對於普願禪師問他的問題,他並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種巧妙的方式應答,因此深得普願禪師的賞識。關於這段問答,後面的頌文則是說得很明白,意謂: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禪理,則道時時刻刻存在我們眼前,是無所不在的。「頭頭是道」這句成語原用來指道無所不在,後則用於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
【書證】①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解把一莖野草,喚作丈六金身。會得頭頭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源)②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一》:「到這裡,言也端,語也端,頭頭是道,物物全真,豈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處?」③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杜牧之》引《詩眼》:「此詩如禪家所謂信手拈來,頭頭是道者,直書目前所見,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艱難不能發耳。」④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⑤ 清・石門方《山靜居詩話》:「詩貴有不盡意,然亦須達意。意達與題清切而不模糊、措語妙者,則曲折如意,頭頭是道。」⑥ 《西湖佳話・靈隱詩迹》:「老師父既出口便成,想胸中定然頭頭是道。」⑦ 《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其癖好,與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
【用法】▶   指道無所不在。  用在「處處有理」的表述上。  ① 世事本來頭頭是道,一花一石都可窺見一個天堂。② 不同的宗教間,教理往往可互通有無,頭頭是道,不必執著於孰高孰低。▶   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褒義。  用在「言談有序」、「仔細嚴謹」的表述上。  ① 他的口才極好,說起話來頭頭是道。② 這篇評論寫得頭頭是道,令人讚賞不已。③ 教授針對這個理論,頭頭是道地加以闡釋。④ 他年紀雖輕,但講話頭頭是道,顯得經驗十足。⑤ 他的學問淵博,一開口就頭頭是道,令人折服。⑥ 聽他分析得頭頭是道,大家都同意採用他的提案。⑦ 他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給人一個頭頭是道的解釋。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