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坐井觀天
释义
坐井觀天
注音ㄗㄨㄛˋ ㄐㄧㄥˇ ㄍㄨㄢ ㄊㄧㄢ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近義:井蛙之見、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管中窺豹、管窺蠡測、牖中窺日、甕天之見反義:見多識廣、高瞻遠矚關聯:坐井窺、坐井觀
【釋義】坐在井底仰望天空。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語出唐・韓愈〈原道〉。
【典源】▶ 唐・韓愈〈原道〉(據《全唐文・卷五五八・韓愈》引)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為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① 老子:李耳,字伯陽,諡曰聃。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有《道德經》五千餘言。② 小:輕視
【典故】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書證】① 唐・韓愈〈原道〉:「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源)② 宋・劉克莊〈用居後弟強甫韻之九和〉詩:「詩少古風惟近體,學慚實踐謾虛談;退之未離乎儒者,坐井觀天錯議聃。」③ 《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冶長》:「若異端邪說,釋老之學,莫不自成一家,此最害義。如坐井觀天,彼自以為所見之盡。」④ 《西遊記・第一六回》:「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朽之輩。」⑤ 《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愚妹是女流之輩,坐井觀天,望乞恩人恕罪則個!」⑥ 《醒世姻緣傳・第一六回》:「我喜歡仙鄉去處,文物山水,甲於天下,無日不是神遊;若鎮日只在敝鄉株守,真也是坐井觀天。」
【用法】  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用在「見識淺陋」的表述上。  ① 這是坐井觀天的看法,不值得重視。② 看事情要宏觀,坐井觀天是不行的。③ 我這點見解純粹是坐井觀天,不足掛齒。④ 我從小就住在鄉下,坐井觀天,沒啥見識。⑤ 這種坐井觀天的看法,純粹是書讀得太少的緣故。⑥ 我所以常去旅遊,就是要增廣見聞,避免坐井觀天。⑦ 現代人就是要放眼世界,怎能閉關自守,坐井觀天?⑧ 透過網路看世界,讓我們不再坐井觀天,自以為是。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