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因地制宜
释义
因地制宜
注音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拼音yīn dì zhì yí近義:相機行事、隨機應變反義:生搬硬套、刻舟求劍、墨守成規、膠柱鼓瑟
【釋義】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語出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因時制宜」、「因事制宜」
【典源】▶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於縶禦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於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於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曰:「善。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子胥曰:「有。」闔閭曰:「寡人委計於子。」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  ① 城郭:城牆。② 天氣之數:天時地利等自然徵兆。③ 威:震懾、威嚇。
【典故】據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伍子胥本為春秋楚國大臣,後因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他的父親及兄長,於是逃往吳國。他逃到吳國後,為替父兄報仇雪恨,便輔助吳王闔閭伐楚稱霸,並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闔閭向伍子胥請教治國之道,伍子胥建議他要先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充實糧倉,添製武器,闔閭聽了點頭稱是道:「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意思是說:修築城牆,充實糧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去執行。後來「因地制宜」被用來指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
【書證】①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源)②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③ 《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於是民心不固,盜賊橫行,所過州縣村莊,動遭劫掠,是又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舉行團練之所致,因噎廢食,貽誤殊多。」④ 《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乃增設同知一員,移臨元之都司營兵駐防箇舊,調原駐開化遊擊移守白馬關,……為因地制宜之計。」⑤ 《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列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
【用法】  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  用在「依勢行事」的表述上。  ① 農民常因地制宜,種植適合當地風土的作物。② 不同的城鄉均應因地制宜,發展最適合的產業。③ 政策擬訂應該因地制宜,不可一味沿用國外的制度。④ 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應該考慮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⑤ 工程師根據現有的條件,因地制宜,採取最適合的施工方案。⑥ 為了保留這棵大樹,屋主將建築物圍著樹來蓋,真是因地制宜的好辦法。⑦ 這裡原本是片荒廢的山坡地,我們因地制宜地將它開發成學生體力訓練場。⑧ 淡水漁人碼頭原本只是個老舊漁港,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將它規劃成觀光碼頭,結果相當成功。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