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因噎廢食
释义
因噎廢食
注音ㄧㄣ ㄧㄝ ㄈㄟˋ ㄕˊ拼音yīn yē fèi shí近義:矯枉過正關聯:以咽廢飧、因咽去食、懲噎廢食、見噎廢食
【釋義】「因噎廢食」之「噎」,典源作「饐」。「饐」同「噎」。因為怕噎死,而不再吃東西。比喻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語本《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
【典源】▶ 《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家無怒笞,則豎子嬰兒之有過也立見;國無刑罰,則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見;天下無誅伐,則諸侯之相暴也立見。故怒笞不可偃於家,刑罰不可偃於國,誅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① 怒笞:因憤怒而體罰。笞,音,用鞭杖或竹板抽打。② 偃:音ㄧㄢˇ,停止。③ 饐死:食物阻塞咽喉,無法呼吸而死。饐,音ㄧㄝ,同「噎」。④ 悖:音ㄅㄟˋ,荒謬無理。⑤ 然:表示比擬的語助詞。
【典故】《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廢止的,它就像水火一般,用得適當便是福,用得不適當便是禍。後來「因噎廢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書證】① 唐・陸贄〈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昔人有因噎而廢食者,又有懼溺而自沉者,其為矯枉防患之慮,豈不過哉!」②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李西涯閣老善詩,門下多詞客。劉梅軒閣老忌之,聞人學詩,則叱之曰:『就作到李杜,只是酒徒!』李空同謂劉因噎廢食,是也。」③ 《明史・卷二一八・申時行列傳》:「夫閣臣不職當罷黜,若并其執掌盡削之,是因噎廢食也。」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這句話,是指一人一事而言。若是後人不問來由,一律的奉以為法,豈不是因噎廢食了麼?」⑤ 《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盜賊橫行,所過州縣村莊,動遭劫掠,是又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舉行團練之所致,因噎廢食,貽誤殊多。」
【用法】  比喻曾經出過差錯,唯恐再錯而不去做該做的事。  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① 因害怕摔飛機而不敢出國,簡直是因噎廢食。② 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看牙醫,不就是因噎廢食嗎?③ 原來你是害怕有人會取笑,就因噎廢食,不再練唱了。④ 因為擔心孩子會摔跤就不讓他出門,不是太因噎廢食嗎?⑤ 如果因這次意外,就放棄了整個太空計畫,未免有點因噎廢食。⑥ 我們不能因為震壞了幾根柱子就因噎廢食,放棄了原有的設計構想。⑦ 我們不可能因為網際網路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就因噎廢食,不准大家使用。
【辨似】  噎,音ㄧㄝ。食物塞住咽喉,不能呼吸。不可寫作「壹」。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