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探囊取物
释义
探囊取物
注音ㄊㄢˋ ㄋㄤˊ ㄑㄩˇ ㄨˋ拼音tàn náng qǔ wù近義:反掌折枝、手到擒來、易如反掌、唾手可得、輕而易舉、甕中捉鱉反義:千辛萬苦、挾山超海、海底撈針、移山填海關聯:囊中取物
【釋義】伸手到袋子裡拿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語本《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國世家・南唐世家》。△「甕中捉鱉」
【典源】▶ 《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國世家・南唐世家》五年,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分夕於光政殿宿直,煜引與談論。煜嘗以熙載盡忠,能直言,欲用為相,而熙載後房妓妾數十人,多出外舍私侍賓客,煜以此難之,左授熙載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載盡斥諸妓,單車上道,煜喜留之,復其位。已而諸妓稍稍復還,煜曰:「吾無如之何矣!」是歲,熙載卒,煜嘆曰:「吾終不得熙載為相也。」欲以平章事贈之,問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對曰:「昔劉穆之贈開府儀同三司。」遂贈熙載平章事。熙載,北海將家子也,初與李穀相善。明宗時,熙載南奔吳,穀送至正陽,酒酣臨訣,熙載謂穀曰:「江左用吾為相,當長驅以定中原。」穀曰:「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及周師之征淮也,命穀為將,以取淮南,而熙載不能有所為也。  ① 熙載:韓熙載(西元902∼970),字叔言,五代時濰州北海人。工文章書畫。初與李穀相善,後因父韓光嗣因事坐誅,出奔到江南,後為南唐所用。② 吳:西元902∼937,五代時十國之一。楊行密所建。故址據有淮南、江西等地。後為南唐徐知誥所篡。③ 穀:李穀(西元903∼960),字惟珍,五代宋初潁州汝陰人。初與韓熙載相善。後周世宗用其策平定淮南。
【典故】據《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國世家・南唐世家》載,五代後唐明宗時,韓熙載的父親韓光嗣因事受到連累而被處死,於是他離開後唐往南逃向吳國,好朋友李穀一路送他到正陽。在訣別的酒宴上,喝得正盡興時,他對李穀說:「如果吳國任用我為宰相,我一定能夠順利地完成統一中原的理想。」李穀也說:「假使中國肯用我為宰相,攻下江南就像伸手到袋子裡拿取東西一樣容易。」幾十年後,李穀的計策被後周世宗採用,並且任命他為將領,平定了淮南。而韓熙載到了南唐,雖然受到歷任皇帝重用,但他行為放蕩不檢點,常常帶領妓妾數十人一起飲酒作樂,因此李後主一直沒有用他當宰相,到死都沒什麼作為。後來「探囊取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如探囊中物」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書證】① 《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國世家・南唐世家》:「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源)② 元・無名氏《怒斬關平・第一折》:「我覷那兩員賊將,如掌上觀紋,探囊取物。」③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生殺廢置,但憑孤口;要奪漢家天下,如探囊取物,亦有何難!」④ 《三國演義・第二五回》:「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⑤ 《西遊記・第八五回》:「捨著三個小妖,調開他弟兄三個,大王卻在半空伸下拿雲手去捉這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魚水盆內捻蒼蠅,有何難哉!」⑥ 《東周列國志・第七〇回》:「以陳蔡之眾,襲空虛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慮不成也。」⑦ 《鏡花緣・第四一回》:「考期雖尚未定,此信甚確。姪女須趕緊用功,早作準備。據你學問,要豎才女匾額,只算探囊取物。」
【用法】  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用在「非常容易」的表述上。  ① 只要我們準備妥當,要取得勝利就如探囊取物一般。② 以他的能力要完成此事,如探囊取物,不費吹灰之力。③ 憑他的實力,若想在比賽中得名,應該是探囊取物的事。④ 你放心,這點小事,對我來說簡直像探囊取物,易如反掌。⑤ 這場天龍對地虎的籃球賽,天龍隊頻頻灌籃,得分如探囊取物。⑥ 因為對手太弱了,這次比賽我們猶如探囊取物,輕易便拿到了冠軍。
【辨似】  「探囊取物」及「甕中捉鱉」都有輕而易舉的意思。  「探囊取物」側重於事情容易辦到;「甕中捉鱉」側重於無所遁逃而容易取得。
探囊取物甕中捉鱉辨似例句
憑他的實力,若想在比賽中得名,應該是~的事。
歹徒慌忙間逃入死巷裡,恰好讓警方來個~。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