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隱惡揚善
释义
隱惡揚善
注音ㄧㄣˇ ㄜˋ ㄧㄤˊ ㄕㄢˋ拼音yǐn è yáng shàn關聯:掩惡揚美、掩惡揚善、掩過揚善、隱惡揚美
【釋義】隱藏他人的惡行,宣揚他人的善行。語出《禮記・中庸》。△「遏惡揚善」
【典源】▶ 《禮記・中庸》子曰:「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①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②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③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典故】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衷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書證】① 《禮記・中庸》:「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源)② 《水滸傳・第三三回》:「他雖有些過失,你可隱惡而揚善。」③ 《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叫你去,不過權宜之計,如何卻做出這般沒天理事體!你若三朝便回,隱惡揚善,也不見得事敗。」④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一二・晉愍帝》:「此致人使諫之難,君子之所慮,而隱惡揚善,樂取於人之所以聖與!」⑤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在疚記》:「隱惡揚善者,聖人也;好善惡惡者,賢人也。」
【用法】  隱藏他人的惡行,宣揚他人的善行。褒義。  用在「寬厚待人」的表述上。  ① 他為人厚道,待人處事總是隱惡揚善,所以人緣很好。② 希望你坦白告訴我事情的經過,不必隱惡揚善,我自會做出公平的裁斷。③ 她生性寬和,即使在夫家受了不少委屈,但總是隱惡揚善,絕對不在人前批評公婆。④ 現今媒體不但不隱惡揚善,反而過度報導負面新聞,如此作為或多或少會影響社會的風氣。⑤ 雖然隱惡揚善是種美德,但因此而讓許多人抱著僥倖的心態,以為可以得過且過,就適得其反了。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