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隱姓埋名
释义
隱姓埋名
注音ㄧㄣˇ ㄒㄧㄥˋ ㄇㄞˊ ㄇㄧㄥˊ拼音yǐn xìng mái míng關聯:埋名隱姓、隱名埋姓
【釋義】隱瞞姓名,不讓別人知道真實的身分。#語出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晦跡埋名」
【典源】▶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據《元曲選》引)〔太白云〕我看二位都是讀書君子,方今聖朝以賢良方正取士,二位不去求名應舉,卻是隱遁山林,為著何來?〔正末云〕小生與兄弟慕山林幽雅,遂有終焉之意。那為官的,我怎麼學他?〔唱〕……【青歌兒】空一帶江山,江山如畫;止不過飯囊,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每日價大纛高牙。冠蓋頭踏,人物不撐達,服色儘奢華。心行更姦猾,舉止少謙洽。紛紛擾擾由他,多多少少欺咱,言言語語參雜,是是非非交加。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隱姓埋名做庄家,學耕稼。  ① 典故或見於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② 不求聞達:不追求名譽顯貴。見「不求聞達」。③ 庄家:農家、莊稼人。庄,同「莊」。  ▶ 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當初你寄書來,要見謝金蓮,元來是個妓女。我怕你迷戀煙花,墮了你進取之志,是我分付張千,則說謝金蓮嫁了人也。賢弟,你在後花園中書房裡安下,我卻暗暗的著此婦人,只做採花,與你相見。他不是別人,則他便是謝金蓮。著他隱姓埋名,假說做王同知的女兒,後來又著三婆說他是鬼,迷死了他的兒子。以此賢弟吃驚,不辭而去了。我將這婦人樂籍上除了名字,另置別館。今日賢弟來到,伏侍你,猶然不認的他,說兀的做甚?
【典故】元朝王子一寫的《誤入桃源》雜劇中,描述漢明帝時有二個書生劉晨、阮肇,他們為逃避亂世,在天臺山下隱居修道。一日採藥迷路,偶遇太白金星化身的樵夫,太白金星問他們為何不去求取功名,卻在山中隱居修道。劉晨、阮肇回答說:「這幾年天下荒亂,干戈並起,官場黑暗險惡,所以避入山中修行。如此便不必管外界的紛紛擾擾,是是非非;隱姓埋名,作一個莊稼人,與麋鹿魚蝦為伴,悠閒地過日子。」「隱姓埋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指隱瞞姓名,不讓別人知道真實的身分。
【書證】① 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他不是別人,則他便是謝金蓮。著他隱姓埋名,假說做王同知的女兒。」②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隱姓埋名做庄家,學耕稼。」(源)③ 《西遊記・第七三回》:「我隱姓埋名,更無一人得知,你卻怎麼知道?」④ 《封神演義・第八九回》:「我與你兄弟可將太廟中二十八代神主負往他州外郡,隱姓埋名,以存商代禋祀,不令同日絕滅可也。」⑤ 《三俠五義・第五四回》:「此話說至此,明露著叫展爺從此後隱姓埋名,再也不必上開封府了。」
【用法】  隱瞞姓名,不讓別人知道真實的身分。  用在「隱瞞身分」的表述上。  ① 范蠡既佐句踐滅吳,便離越適齊,從此隱姓埋名,泛游江湖。② 他在大事底定之後功成身退,從此隱姓埋名,做個與世無爭的人。③ 退休後,他像個隱姓埋名的人,住在深山裡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④ 為了躲避仇家的追殺,他只好逃到國外,隱姓埋名地過著寂寞的日子。⑤ 因為不堪盛名之累,他不得不隱姓埋名,暫時避居山林,圖個耳根清淨。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