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哀鴻遍野
释义
哀鴻遍野
注音ㄞ ㄏㄨㄥˊ ㄅㄧㄢˋ ㄧㄝˇ拼音āi hóng biàn yě近義:生靈塗炭反義:民康物阜、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關聯:哀鴻遍地
【釋義】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語本《詩經・小雅・鴻鴈》。後用「哀鴻遍野」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
【典源】▶ 《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鴈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① 鴻鴈:動物名。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食植物種子、蟲、魚以維生,亦稱為「大雁」。② 嗷嗷:狀聲詞。形容哀號聲。嗷,音ㄠˊ③ 哲人:賢明而智慧卓越的人。④ 劬勞:勞苦、辛勤。劬,音ㄑㄩˊ,勤勞、勞苦。⑤ 宣驕:驕奢。
【典故】「哀鴻遍野」是由《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兩句句義擴大而來,原意是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又根據〈詩序〉所寫,〈鴻鴈〉一詩是用來讚美周宣王,因為在當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
【書證】① 《唐宋文醇・卷四七・眉山蘇軾文》引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清・高宗評語:「後世司牧斯民者,哀鴻遍野,尚欲壅於上聞。能如軾之未雨綢繆、憯怛忠愛,為民請命乎?」② 清・湯斌《湯子遺書・卷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③ 清・藍鼎元〈與吳觀察論治臺灣事宜書〉:「臺灣當朱一貴作亂之後,干戈蹂躪,哀鴻遍野。繼以風災埽蕩,癘疫連綿,民之憔悴極矣。」④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戊申四十九歲》:「金陵、儀徵一帶居民皆架木栖止,余家天安橋宅亦復水深數尺。哀鴻遍野,百姓其魚。」
【用法】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  用在「境況淒慘」的表述上。  ① 在兵荒馬亂的年歲,往往哀鴻遍野,民不聊生。② 天災人禍,讓世界許多地區陷入哀鴻遍野的慘況。③ 慘遭敵軍的蹂躪摧殘後,滿城狼嗥鬼叫,哀鴻遍野。④ 戰亂之後,又遭旱災,這一帶哀鴻遍野,人民無以為生。⑤ 在政治動盪的年代,每遇災荒,老百姓便流離失所,哀鴻遍野。⑥ 當時社會動盪,天災人禍,哀鴻遍野,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人民。⑦ 日前發生七級大地震,震毀房舍無數,導致哀鴻遍野,景況悽慘。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