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防微杜漸
释义
防微杜漸
注音ㄈㄤˊ ㄨㄟˊ ㄉㄨˋ ㄐㄧㄢˋ拼音fáng wéi dù jiàn近義:未雨綢繆、曲突徙薪、防患未然反義:江心補漏、臨陣磨槍、臨渴掘井關聯:杜漸防萌、防微慮萌、杜漸防微、防萌杜漸、杜漸除微
【釋義】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語或本漢・丁鴻〈日食上封事〉。△「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典源】▶ ※漢・丁鴻〈日食上封事〉(據《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引)人道悖於下,效驗見於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未深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怒,不敢戲豫。」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①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②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③ 湊:聚攏、聚合。
【典故】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才可以除去禍患,聚集福慧。後來和帝命丁鴻為太尉兼衛尉,駐守宮廷,並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奪竇氏的權力,終於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後來「防微杜漸」這句成語可能就這裡演變而出,在錯誤或壞事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杜絕它發展。
【書證】① 《十六國春秋・卷二二・韋謏》:「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② 《宋書・卷八三・吳喜列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詔切之,令自為其所。」③ 《元史・卷一八六・張楨列傳》:「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於未然,黜宮女,節浮費,畏天恤人。」④ 《明史・卷一六四・聊讓列傳》:「近年以來,內官袁琦、唐受、喜寧、王振專權害政,致國事傾危。望陛下防微杜漸,總攬權綱,為子孫萬世法。」⑤ 《隋唐演義・第一〇〇回》:「汝等此舉,原是防微杜漸,為社稷計;今太上既相安,汝等可勿疑懼。」
【用法】  防範弊病要從小地方著手,並制止弊端逐漸擴大。  用在「事先防備」的表述上。  ① 為政要防微杜漸,消弭亂源,才能安定政局。② 小疏忽往往釀成大禍,曲突徙薪正是防微杜漸的作法。③ 壞習慣往往都是在不經意中養成的,為了防微杜漸,千萬得事事小心。④ 富貴之家,鬼神瞰之,防微杜漸之首要,即在於戒除奢侈浪費的習慣。⑤ 今天我們所以要注意這些小地方,目的在防微杜漸,免得日後釀成大問題。⑥ 在盛世之際,主政者就要對潛伏在社會的危機有所警戒,防微杜漸,才能長治久安。⑦ 他這些壞習慣的養成,其來有自,家長和學校當初要能防微杜漸,也許就不會誤他一生。⑧ 為了避免毒品對青少年身心所造成的損害,我們應該防微杜漸,事先做好預防的教導與宣傳工作。
【辨似】  「防微杜漸」及「防患未然」都有預先防止的意思。  「防微杜漸」用於禍患稍見端倪時便加以制止,適用範圍較小;「防患未然」用於當禍患尚未發生便加以制止,適用範圍較廣。
防微杜漸防患未然辨似例句
為政要~,消弭亂源,才能安定政局。
這個社區竊盜頻傳,你要小心門戶以~。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9 7: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