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捲土重來
释义
捲土重來
注音ㄐㄩㄢˇ ㄊㄨˇ ㄔㄨㄥˊ ㄌㄞˊ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近義:重整旗鼓、東山再起、重整旗鼓、死灰復燃反義:偃旗息鼓、一蹶不振、銷聲匿跡關聯:卷土重來
【釋義】「捲」,典源作「卷」。「卷」同「捲」。捲土,人馬奔跑時掀翻塵土。「捲土重來」比喻兵敗後,重組兵力,再次來過。語出唐・杜牧〈題烏江亭〉詩。後用「捲土重來」泛喻失敗後,重新整頓,再次來過。亦用於比喻恢復舊有的局面、局勢。△「東山再起」。
【典源】▶ 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據《全唐詩・卷五二三・杜牧》引)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① 江東子弟:指楚漢時,項羽渡江西攻劉邦時所率領的江東八千子弟。
【典故】「捲土重來」原作「卷土重來」。杜牧為晚唐詩人。晚唐社會黑暗、政治腐敗、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面對這樣的環境,杜牧作了不少感時傷事或藉古諷今的詩。這首〈題烏江亭〉詩,為杜牧過烏江亭時所作。烏江亭據傳為當年項羽自刎的地方。楚漢相爭,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可是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羽突圍至烏江岸邊,本可渡江,但他自認愧對江東父老而羞憤自殺。後人多讚賞項羽的氣節,但杜牧卻不以為然。本詩首句即開門見山地點出,勝敗乃兵家常事,能忍辱負重的才是「男兒」,所以,項羽這樣一遭遇失敗便以死作為了斷,根本是一種怯懦的行為。其實他所率領的一批江東子弟,其中不乏才俊,若是能重振旗鼓,誰勝誰敗都還說不定呢!可惜的是項羽偏偏選擇了以死逃避,斷送了一切的可能。後來「捲土重來」這個成語,就從「卷土重來未可知」這一詩句摘錄而成,用來比喻事情失敗後,重新整頓,再次來過。亦用於比喻恢復舊有的局面、局勢。出現「捲土重來」的書證如《明史・卷二七九・吳貞毓列傳》:「章下廷議,李定國等言:『行人議是。但前途尚寬,暫移蹕,捲土重來,再圖恢復,未晚也。』乃扈王入緬甸。」
【書證】① 明・瞿式耜〈先剔遺奸疏〉:「今主司房考業經處分,而監試何獨漏網?且夤緣部覆,冀他日冒濫京堂,捲土重來,豈一手能障天下之公議乎?」② 《明史・卷二七九・吳貞毓列傳》:「章下廷議,李定國等言:『行人議是。但前途尚寬,暫移蹕,捲土重來,再圖恢復,未晚也。』乃扈王入緬甸。」③ 《明史・卷三二〇・外國列傳一・朝鮮》:「欲歸報關白捲土重來,則風不利,正苦冬寒。故款亦去,不款亦去。」④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齣》:「國家重地淪亡久,捲土重來在此行。」」⑤ 《醒世姻緣傳・第一〇回》:「只算計要趕盡殺絕,以致兵家勝敗全難料,捲土重來未可知。」⑥ 清・黃宗羲〈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銘〉:「逆奄伏誅,忠死之家,哀榮已備。而導之興獄者阮大鋮、傅櫆,方改頭換面,捲土重來。」
【用法】▶   比喻兵敗後,重組兵力,再次來過。  用在「重新出征」的表述上。  ① 我軍戰敗後毫不氣餒,立刻重整旗鼓,捲土重來。② 敵人很快就會重整軍馬,捲土重來,我們應該嚴陣以待,予以迎頭痛擊。▶   比喻失敗後,重新整頓,再次來過。  用在「重新出發」的表述上。  ① 對方並非弱者,有機會一定會捲土重來的。② 光有捲土重來的決心,卻不付諸行動,也是枉然。③ 我們不能就這樣服輸,捲土重來還有轉敗為勝的機會。④ 既然決定要捲土重來,我們就得戒急用忍,等待最好時機。⑤ 今年的球賽雖然失利,明年我隊勢必捲土重來,再創佳績。⑥ 失敗一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連捲土重來的勇氣都沒有了。⑦ 雖然歷經失敗,但他每次都能重新振作,捲土重來,最後終於成功了。⑧ 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有希望可以捲土重來。⑨ 我不會輸給這座山的,只是不小心跌跤而已,待我休息一下,就可捲土重來,攻上山頂。▶   比喻恢復舊有的局面、情勢。  用在「重新恢復」的表述上。  ① 今年登革熱捲土重來,疫情比過去都嚴重。② 已經多年絕跡的傷寒,竟然死灰復燃,捲土重來。
【辨似】  「捲土重來」及「東山再起」都有失敗後再度出發的意思。  「捲土重來」側重於重新整頓再來;「東山再起」側重於重新崛起。
捲土重來東山再起辨似例句
失敗一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連~的勇氣都沒有了。
這幾年我們董事長在商場上屢敗屢戰,如今終於~,大展鴻圖。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