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開源節流
释义
開源節流
注音ㄎㄞ ㄩㄢˊ ㄐㄧㄝˊ ㄌㄧㄡˊ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近義:強本節用、澄源節流反義:坐吃山空關聯:節流開源
【釋義】開發財源,節省支出,以儲蓄財力。語本《荀子・富國》。
【典源】▶ 《荀子・富國》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徵: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① 百姓時和:百姓能得天之和氣,農事豐收。② 事業得敘:耕稼農作得依照季節的規律,國君不奪農時。敘,次第。③ 等賦府庫:按等級徵收賦稅,以入國庫。④ 斟酌:考量合宜與否。
【典故】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在他的著作中陳述如何富國強兵的理念。他認為,君主如果不愛護人民、好大喜功、賞罰不分,會因此招致民怨,而使國家衰亡。因此,基層民眾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富有,國家就會富強。看似不重要的鄉野郊區,其實是國家財力的根本;而看似重要穀倉的儲量,卻不過只是枝微末節而已。所以,百姓能得天時,按照正常的時節從事耕作,是國家物資的主要來源;按照收入等級來徵收賦稅,納入國庫以資利用,則是國家財貨的流通方式。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須謹慎地維持這方面的和諧安定,節省不必要的支出,盡量開發其他財源,並時時考量調整各項收支,這樣天下就會富足,君主也不用為財政問題而煩惱了。後來「開源節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開發財源,節省支出,以儲蓄財力。
【書證】① 清・袁枚〈答魚門書〉:「開源節流,量入為出。經紀之道,不過如此。」② 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二》:「軍興十餘年,東南財賦之區,概遭蹂躪,開源節流,兩窮於術。」③ 《清史稿・卷三六三・英和列傳》:「理財之道,不外開源節流。」
【用法】  開發財源,節省支出,以儲蓄財力。  用在「收支理財」的表述上。  ① 我的理財之道很簡單,不過是開源節流。② 要解決公司財政窘境,只有開源節流一途。③ 如果不能開源節流,我們的存款如何增加?④ 要是能確實開源節流,致富的美夢相信不難實現。⑤ 他今天能有點積蓄,就是長久以來開源節流的結果。⑥ 我今天找你來,就是請你設法幫我們公司開源節流。⑦ 為了擴充公司業務,請各單位切實展開開源節流運動。⑧ 知所節流就等於是一種開源,所以開源節流,得先從節流做起。⑨ 我們要大家開源節流,如果一時之間開不了源,至少可以先節流吧!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