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口若懸河
释义
口若懸河
注音ㄎㄡˇ ㄖㄨㄛˋ ㄒㄩㄢˊ ㄏㄜˊ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近義:能言善道反義:拙口鈍辭、笨口拙舌、張口結舌、期期艾艾、結結巴巴關聯:懸河寫水、懸河瀉水、言類懸河、辯同河瀉、言若懸河、口似懸河、辨口如懸河、瀉水懸河、懸河注水、辯如懸河、口如懸河
【釋義】說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比喻能言善辯。#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典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水,注而不竭。」  ①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②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晉河南人。少有才學,好老莊,能清言。東海王越引為太傅主簿。曾為《莊子》作注。③ 懸河:傾瀉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④ 寫:音ㄒㄧㄝˋ,通「瀉」。  ▶ 另可參考:《晉書・卷五〇・郭象列傳》、晉・裴啟《語林》(據《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
【典故】「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書證】① 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② 《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③ 《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用法】  比喻能言善辯。  用在「善於言談」的表述上。  ① 沒有口若懸河的本事,怎能成為演說家?② 他一坐下來就口若懸河地說起他的探險經歷。③ 他一反平常的結巴,口若懸河似地辯論起來。④ 這場辯論賽,雙方主辯都口若懸河,十分精彩。⑤ 他善於辭令,口若懸河,真是當外交官的好人才。⑥ 他一逮住機會,就口若懸河似地說起自己的看法。⑦ 他生性木訥,並不是一個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人。⑧ 他能說善道,每次發表言論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⑨ 只聽他口若懸河地在那兒瞎吹,卻不見有幾個人在聽。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