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十羊九牧 |
释义 | 十羊九牧㊣ 注音:ㄕˊ ㄧㄤˊ ㄐㄧㄡˇ ㄇㄨˋ拼音:shí yáng jiǔ mù 【釋義】十隻羊,有九個牧人。比喻民少官多。隋書・卷四十六・楊尚希傳:「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明史・卷一六四・劉煒傳:「其地已有尚書薛希璉,少卿張固鎮撫,又有侍郎鄒幹,都御史王竑振濟,而復益之以翼,所謂十羊九牧。」亦可喻政令不一,無所適從。新唐書・卷一三二・劉子玄傳:「今史官注記,類稟監修,或須直辭,或當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唐・劉知幾・史通・卷二十・忤時:「揚令公則云必須直詞,宗尚書則云宜多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 【備註】附 修訂本參考資料號 FL00000014706 十羊九牧 【備註】頻 11書 彩圖典故辭典(精)、中國成語大辭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2)、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成語典號 FL00000031714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