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邯鄲學步
释义
邯鄲學步
注音ㄏㄢˊ ㄉㄢ ㄒㄩㄝˊ ㄅㄨˋ拼音hán dān xué bù近義:生搬硬套、東施效顰關聯:學步邯鄲、邯鄲之步、枉轡學步、壽陵匍匐、壽陵失步、壽陵步、壽陵忘步、邯鄲步、邯鄲匍匐、邯鄲故步、步邯鄲、誤學邯鄲
【釋義】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語本《莊子・秋水》。△「井底之蛙」、「以管窺天」
【典源】▶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①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②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③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④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典故】《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書證】① 宋・姜夔〈送項平甫倅池陽〉詩:「論文要得文中天,邯鄲學步終不然。」②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琴娘》:「半臂添寒尚書醉,屏後金釵楚楚,齊頫首邯鄲學步。」③ 《歧路燈・第一〇一回》:「譚紹聞道:『什麼古跡?』婁樸道:『學步橋。』盛希瑗道:『是邯鄲學步,失其故步麼?』」④ 清・洪楝園《後南柯・序》:「或問於余曰:『昔時湯臨川先生有《南柯記》之編,而子是作又名《後南柯》,亦借蟻為喻,意者以湯意未盡,而為東施效顰乎?抑羨慕成作,而為邯鄲學步乎?」
【用法】  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用在「模仿失當」的表述上。  ① 引進新科技時,最忌諱硬生生地模仿,此種邯鄲學步,註定要失敗。② 我們教育改革,在借鏡外國經驗時,可不能如邯鄲學步,生搬硬套。③ 用邯鄲學步的方式照單全收,不知取捨,最後會將自己原有的都忘光。④ 公司經營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鄲學步,從別人那兒東搬西套,是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的。⑤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邯鄲學步,最後連自我都忘了。⑥ 張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四,恐怕只會邯鄲學步,令他連自己獨特的詮釋工夫都無法表現出來。
【辨似】  「邯鄲學步」及「東施效顰」都有模仿他人不成的意思。  「邯鄲學步」側重於連原有的都喪失掉;「東施效顰」側重於招致反效果。
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辨似例句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他以為把名畫拿來模仿,就會成為大家;但往往是~,徒惹人笑。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