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遺臭萬年
释义
遺臭萬年
注音ㄧˊ ㄔㄡˋ ㄨㄢˋ ㄋㄧㄢˊ拼音yí chòu wàn nián近義:臭名昭著反義: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萬古流芳關聯:遺臭萬載、遺臭萬代、萬年遺臭、遺臭萬世、遺臭千年
【釋義】「遺臭萬年」之「年」,典源作「載」。「遺臭萬年」是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
【典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寂,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① 桓公:桓溫(西元312∼378),字元子,東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滅成漢。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專擅朝政,威勢顯赫,意欲受禪,未成,旋以疾卒。② 臥語:躺著說話。③ 寂寂:落寞而無所作為。④ 文、景:指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司馬師。司馬昭(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司馬師(西元208∼255),字子元,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長子。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父死,以輔軍大將軍輔政。嘉平六年,廢齊王芳,立魏文帝孫曹髦為帝。正元二年,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毋丘儉起兵,率軍鎮壓。死後弟司馬昭繼專朝政。侄司馬炎建晉朝,追尊為景帝。⑤ 流芳後世: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見「流芳百世」。
【典故】「遺臭萬年」原作「遺臭萬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類是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為人寡欲恬淡,雅好文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豪的事了。這當然只是桓溫自以為是的看法。後來「遺臭萬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出現「遺臭萬年」的書證如《宋史・卷四二二・林勳等列傳》:「論曰:『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
【書證】① 《宋史・卷四二二・林勳等列傳》:「論曰:『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② 《三國演義・第九回》:「允見其意已決,便說之曰:『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③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三〇・松江之變》:「余嘗扼腕而歎,必有後日之患。終為一賤倡禍及數萬家,非小變也。與敬負逆賊之名,遺臭萬年。」④ 《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匹夫不顧父母妻子,失身反叛,苟圖爵位,遺臭萬年!」⑤ 《濟公傳・第二六回》:「少師父不必如是,人生世上,男女只因片刻歡娛,壞一生名節,遺臭萬年,被後人恥笑。」⑥ 《鏡花緣・第九〇回》:「總之:人活百歲,終有一死。當其時,與其忍恥貪生,遺臭萬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
【用法】  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  用在「臭名永留」的表述上。  ① 凡是通敵叛國者必遺臭萬年。② 陷害岳飛的秦檜,是個遺臭萬年的大奸臣。③ 一個人縱使不能流芳百世,卻也不可遺臭萬年。④ 像他這樣倒行逆施,違背天理,真不怕遺臭萬年?⑤ 他要真的賣國,豈不是遺臭萬年,讓後代子孫蒙羞了。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