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指日可待
释义
指日可待
注音ㄓˇ ㄖˋ ㄎㄜˇ ㄉㄞˋ拼音zhǐ rì kě dài近義:計日而待、為期不遠反義:遙遙無期關聯:指日可俟、指日可期、指日而致、指日而待
【釋義】指日,可以指出日期,比喻不久之後。「指日可待」指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語出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計日而待」
【典源】▶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①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②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  ▶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典故】「指日」,為指算日期的意思。一件事情可以指出日期,等待其來臨,表示這件事情的完成,已經為期不遠。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司馬光認為,朝廷應該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書證】①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以為言路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源)②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③ 宋・袁燮〈輪對紹興十一年高宗料敵劄子〉:「金人之勢益蹙,其亡指日可待。」④ 《精忠岳傳・第三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馬渡江,正位金陵,用賢任才,中興指日可待。」
【用法】  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用在「必定成功」的表述上。  ① 只要我們再接再厲,那麼成功便指日可待了。② 他的康復情形良好,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刻指日可待。③ 人類的科技發展日行千里,實現太空旅行的夢想指日可待。④ 只要人人能遵守秩序,警察也能澈底取締違規,交通情況的改善指日可待。⑤ 這項工程的計畫周詳,機具精進,工程人員的素質更是超乎水準,相信在大家的努力與合作下,完成建設是指日可待的。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