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勢均力敵
释义
勢均力敵
注音ㄕ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拼音shì jūn lì dí近義:工力悉敵、不分軒輊、平分秋色、棋逢敵手、旗鼓相當、銖兩悉稱反義:天淵之別、天壤之別關聯:力均勢敵、力敵勢均、勢鈞力敵
【釋義】「勢均力敵」之「均」,典源作「鈞」。「鈞」通「均」。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語本《逸周書・卷八・史記解》。△「智均力敵」、「旗鼓相當」
【典源】▶ #《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賢,自以無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亂,民無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犯難爭權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爭權,林氏再戰弗勝,上衡氏偽義弗克,俱身死國亡。知能均而不親,並重事君者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內爭朋黨,陰事外權,有果氏以亡。  ①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逸文。② 有南氏:古國名。③ 鈞:通「均」,相等。④ 朋黨: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排除異己。  ▶ 《尹文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典故】「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書證】① 晉・袁宏《後漢紀・卷二七》:「且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② 《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自古至今,用兵者以曲直為勝負,南北兩朝,勢均力敵,安知爾非送死哉?」③ 宋・司馬光〈乞裁斷政事劄子〉:「群目有所見不同,勢均力敵,莫能相壹者,伏望陛下特留聖意,審察是非。」④ 《朱子語類・卷八三・春秋・綱領》:「蓋六國勢均力敵,不敢先動。楚在春秋時,他國皆不及其強,向非威、文有以遏之,則周室為其所并矣。」⑤ 明・馮夢龍《智囊補・卷六・明智部・億中》:「諸將勢均力敵,莫能相制。欲廣相連結,則眾心不同,其謀必泄;欲獨起為變,則兵少力微,勢必不成。」
【用法】  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  用在「程度相等」的表述上。  ① 這兩位棋手的實力真可說是勢均力敵,難分軒輊。② 我方球員展開猛攻,想要打破這種勢均力敵的戰況。③ 由於兩位選手的實力勢均力敵,所以比賽至今仍未分出勝負。④ 擂臺上,這兩個勢均力敵的拳王使出渾身解數,要將對手擊倒。⑤ 這場球賽,兩支隊伍勢均力敵,打到第九局,仍難以分出勝負。⑥ 面對如此超級強隊,我方一直到結束前幾分鐘都還保持勢均力敵的局面,表現確實不俗。
【辨似】  「勢均力敵」及「旗鼓相當」都有不分上下的意思。  「勢均力敵」可用來形容雙方實力,也可用來形容形勢與戰況;「旗鼓相當」一般只用來形容雙方的實力。
勢均力敵旗鼓相當辨似例句
我方球員展開猛攻,想要打破這種~的戰況。
經過評估,敵我兩軍~,千萬不可輕敵。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