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運籌帷幄
释义
運籌帷幄
注音ㄩㄣˋ ㄔㄡˊ ㄨㄟˊ ㄨㄛˋ拼音yùn chóu wéi wò近義:運籌決勝關聯:籌策運帷幄、帷幄運籌、幄中運籌
【釋義】籌,計數的器具。帷幄,軍旅中的帳幕。「運籌帷幄」指在軍帳中出謀策劃。#語出《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後用「運籌帷幄」比喻謀劃策略。
【典源】▶ #《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①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淮南子・兵略》。② 運籌:計算、謀劃。籌,計數的器具。③ 帷幄:軍旅中的帳幕。幄,音ㄨㄛˋ④ 無形:不著痕跡。⑤ 子房:張良(?∼西元前186),字子房。本為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⑥ 圖難於易:難事從容易處開始做起。見「圖難於易」。⑦ 為大於細:大事從細部著手。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淮南子・兵略》凡用兵者,必先自廟戰:主孰賢?將孰能?民孰附?國孰治?蓄積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備孰便?故運籌於廟堂之上,而決勝乎千里之外矣。▶ 另可參考:《漢書・卷一・高帝紀下》
【典故】「運籌帷幄」的「籌」,是計數的器具。「運籌」,計算、謀劃之意。「帷幄」,軍旅中的帳幕。「運籌帷幄」是指在軍帳中出謀策劃。《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記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英雄四起,最後形成劉邦與項羽兩人楚漢相爭的局面。垓下一戰,項羽兵敗,後於烏江自刎而死,劉邦成為天下之主,因而開啟漢朝的時代。局勢穩定之後,漢高祖劉邦在雒陽南宮款宴群臣,向諸臣說:「今天我為什麼可以得到天下?而項羽卻會失敗呢?」大臣高起和王陵便回答說:「陛下您在部下建功後,能論功行賞,與人同利,不會藏私,項羽卻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對待有功者不但不賞賜,反而傷害他們,不願與人共享戰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敗。」劉邦聽了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講到坐在營帳中策劃謀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勝利,這點我不如張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書證】① 《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源)② 漢・蔡邕〈薦邊文禮書〉:「妖寇作孽,震驚京師,運籌帷幄,定策屆勝。」③ 三國魏・應璩〈與尚書諸郎書〉:「二三執事以龍虎之姿,遭風雲之會,方將飛騰閶闔,振翼紫微,運籌帷幄,顯揚豐績。」④ 《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若顧了淮揚一路,顧不得襄漢。不如居中以運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方能決勝於千里之外。」⑤ 《隋唐演義・第三七回》:「只是目中所見,如單二哥、王伯當,都是將帥之才;若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恐還未能。」
【用法】  比喻謀劃策略。  用在「思考策劃」的表述上。  ① 儘管局勢已相當危急,師長仍然運籌帷幄、指揮若定。② 大家請放心,我們且待總經理運籌帷幄,再依計行事。③ 要沒有孔明的運籌帷幄,劉備哪來掙得三分天下的機會?④ 你是我運籌帷幄的軍師,若要陣前棄我於不顧,我就慘了。⑤ 這次我們公司能競標成功,全靠王副理運籌帷幄,才能成功。⑥ 一聽到老李要出來競選,朋友們有的捐錢出力,有的則前來幫他運籌帷幄。
【辨似】  帷,音ㄨㄟˊ。帳幕。不可寫作「維」。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