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逐臭之夫
释义
逐臭之夫
注音ㄓㄨˊ ㄔㄡˋ ㄓ ㄈㄨ拼音zhú chòu zhī fū
【釋義】追逐臭味的人。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後用「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典源】▶ 《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遇合也無常。說,適然也。若人之於色也,無不知說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執乎黃帝,黃帝曰:「厲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衰,雖惡奚傷?」若人之於滋味,無不說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後勝之。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說亦有若此者。  ① 知識:相識的朋友。② 自苦:自己感到很苦惱。③ 說:音ㄩㄝˋ,喜悅,同「悅」。④ 去:離開。
【典故】《呂氏春秋》是秦相國呂不韋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全書共二十六卷,分八覽、六論、十二紀。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遇合〉篇主要在談論君臣相遇,能否彼此投合並無常理可循,有所遇卻一定先受喜愛,才能相投合。從前有一個人,身上散發出惡臭的氣味,他的父母、兄弟、妻妾以及朋友們,都無法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因此感到苦惱而避居於海濱。然而海濱卻有人喜歡他的臭味,終日追隨著他,不肯離開。所以人的喜好,也有如此特別而不同於常人的。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書證】①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人各有好尚,蘭茞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②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二》:「濱江人家得魚,留數日,俟稍敗方烹。或謂:『何不擊鮮?』云:『鮮則必腥。』海上有逐臭之夫,於此益信。」③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九》:「蘇州又有謝時臣,號樗仙,亦善畫,頗有膽氣,能作大幅,然筆墨皆濁俗品也。杭州三司請去作畫,酬以重價。此亦逐臭之夫耳。」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孫公子去問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著要嘗鼎一臠。」
【用法】  比喻有怪癖的人。  用在「怪癖之人」的表述上。  ① 他特愛臭豆腐的味道,常戲稱自己是逐臭之夫。② 每個人的癖好不同,到處都有逐臭之夫,你何必大驚小怪?③ 這個氣味人人掩鼻,只有老王這個逐臭之夫,喜歡得不得了。④ 人人有嗜好的自由,我們對逐臭之夫應該一視同仁,予以尊重。⑤ 大家都受不了他的體味,只有小明喜歡,也可說是個逐臭之夫吧!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