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初出茅廬
释义
初出茅廬
注音ㄔㄨ ㄔㄨ ㄇㄠˊ ㄌㄨˊ拼音chū chū máo lú近義:初試啼聲、初露頭角、初露鋒芒、涉世未深反義: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釋義】初次離開隱居的茅屋。語本《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後用「初出茅廬」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三顧茅廬」
【典源】▶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雲長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張飛。戰不數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韓浩奪路走脫。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後人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① 博望:縣名。地約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② 直須:竟須、還要。
【典故】《三國演義》記載了一段諸葛孔明出任劉備軍師的故事: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有權勢的人各個擁兵自重各據一方。漢代宗室後裔劉備,也打著興復漢室的名號起兵。屯兵新野時,劉備從徐庶口中得知,隱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很有才識,去了三次,終於以誠意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幫助他打天下。這也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經過。當時對於諸葛亮如此備受禮遇,遭到許多人側目,認為他並無多大才能。在諸葛亮來到軍中不久,曹操派夏侯惇領十萬大軍來攻。由於兩方軍力懸殊,形勢危急,諸葛亮於是利用博望坡地形狹小的特性和曹軍輕敵的心理設下計謀。他指派趙雲為前部,交戰時佯裝打不過,引夏侯惇的軍隊深入博望坡,趁機發動火攻,事先埋伏在一旁的軍隊再一擁而上。夏侯惇果真中計,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結果士兵死傷慘重,劉備軍隊大獲全勝。《三國演義》的作者並以一首詩來形容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藉此來讚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出山就立下功勞。後來「初出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書證】①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源)② 《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定了主意,到山中把銀兩付與牙人,自己趕回家去。正是:先收漆貨兩番利,初出茅廬第一功。」③ 《官場現形記・第一九回》:「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不懂得甚麼。」④ 《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三人初出茅廬,於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見所未見,聽了這個,甚是稀奇。」⑤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〇〇回》:「卜子修是初出茅廬的人,得了那個差使,猶如抓了印把子一般,倒也凡事必躬必親。」
【用法】  比喻初入社會,缺乏歷練。  用在「毫無經驗」的表述上。  ① 我初出茅廬,一切不懂,請大家多指教。② 他初出茅廬就一鳴驚人,果是英雄出少年!③ 當時我初出茅廬,對行裡的規矩根本不清楚。④ 請大家對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多鼓勵,少批評。⑤ 他必定相當出色,所以初出茅廬,老總就委以重任。⑥ 我雖然初出茅廬,缺少經驗,卻有一股學習的熱誠。⑦ 他這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怎比得過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手?⑧ 我怕他初出茅廬,為求表現,埋頭硬幹,惹了禍還不知。⑨ 想不到他對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作家十分關愛,指導甚多。
【辨似】  茅,音ㄇㄠˊ。茅廬,即草屋。不可寫作「矛」。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