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迎刃而解
释义
迎刃而解
注音ㄧㄥˊ ㄖㄣˋ ㄦˊ ㄐㄧㄝˇ拼音yíng rèn ér jiě近義:手到擒來、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反義:堅不可摧關聯:刃迎縷解、迎刃而判、迎刃冰解、迎刃以解
【釋義】迎著刀刃的竹子,會順著刀勢裂開。比喻戰事進展順利。語出《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後用「迎刃而解」形容相連的事物很容易分解,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處理。△「勢如破竹」
【典源】▶ 《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王濬先列上得孫歆頭,預後生送歆,洛中以為大笑。時眾軍會議,或曰:「百年之寇,未可盡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將起,宜俟來冬,更為大舉。」預曰:「昔樂毅藉濟西一戰以并強齊,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群帥,徑造秣陵。所過城邑,莫不束手。議者乃以書謝之。  ① 會議:聚在一起商議。② 百年之寇:東吳自孫權(西元182∼252)建國至孫皓(西元264∼280)時,立國約一百年,故稱「百年之寇」。③ 克:戰勝。④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⑤ 水潦:水勢盛大。潦,音ㄌㄠˋ,雨下很大的樣子。⑥ 俟:等待。⑦ 預:杜預(西元222∼284),字元凱,西晉京兆杜陵人。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⑧ 樂毅: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曾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⑨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入齊國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⑩ 并:通「併」,兼併。⑪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⑫ 破竹:剖開竹子。⑬ 指授:指點傳授。⑭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⑮ 秣陵:地約當在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⑯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典故】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書證】① 《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源)② 《五燈會元・卷一七・開元子琦禪師》:「知有底人,於一切言句如破竹,雖百節當迎刃而解,詎容聲於擬議乎?」③ 《朱子語類・卷一五・經下》:「若知得切了,事事物物至面前,莫不迎刃而解。」④ 《宋史・卷三二二・楊繪列傳》:「以集賢校理為開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諸吏惟日不足,繪未午率沛然。」⑤ 《聊齋志異・卷二・陸判》:「陸以頭授朱抱之,自於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項,著力如切腐狀,迎刃而解,首落枕畔。」⑥ 《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只要這位教士到場,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無不迎刃而解的。」
【用法】▶   比喻相連的事物很容易分開。  用在「非常容易」的表述上。  ① 我看師傅拿起尖刀一劃,魚皮迎刃而解,就和魚身分開了。② 她用小刀先一劃,再往下一拉,整條蛇的外皮就這麼迎刃而解了。▶   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用在「非常容易」的表述上。  ① 他是萬事通,任何事到他那兒都會迎刃而解。② 感謝您的救助,使我眼前的問題得以迎刃而解。③ 只要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事情就可迎刃而解。④ 這個根本問題若能解決,其他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⑤ 這個問題非常困難,他竟可以迎刃而解,令我非常佩服。⑥ 想不到那麼難解的題目,竟被他毫不費勁地迎刃而解了。⑦ 體例是辭典編輯的關鍵,掌握住,其他部分皆可迎刃而解。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9: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