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兵連禍結
释义
兵連禍結
注音ㄅㄧㄥ ㄌㄧㄢˊ ㄏㄨㄛˋ ㄐㄧㄝˊ拼音bīng lián huò jié近義:兵荒馬亂、兵馬倥傯反義:天下太平、太平盛世、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關聯:禍結兵連、兵連眾結
【釋義】兵,戰爭。結,相連。「兵連禍結」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語出《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兵荒馬亂」
【典源】▶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莽將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後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允內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螫,敺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  ① 約齎:輕裝。齎,音ㄐㄧ② 罷耗:疲勞耗弱。罷,通「疲」,音ㄆㄧˊ③ 創艾:因受懲治而畏懼。艾,通「乂」,音ㄞˋ,懲戒。
【典故】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載,王莽篡漢初期,匈奴因不服而發難。王莽為了樹立威信,打算以三十萬人,三百天份的糧食,討伐匈奴。將軍嚴尤上書勸諫說:「匈奴為害中國,從周朝、秦朝,一直到漢朝,已經很久了。漢武帝討伐匈奴,戰爭災禍連續不斷,拖延了三十餘年,造成國力疲耗,匈奴才因此受到懲治而心生畏懼。如今天下才剛底定,民力尚未恢復,如果現在還要開戰,實在是不堪負荷。」後來原文中的「兵連禍結」被摘出成一句成語,用來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書證】①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源)② 《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勇》:「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③ 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凶渠稽誅,逆將繼亂,兵連禍結,行及三年。」④ 宋・蘇軾〈繳詞頭奏狀・沈起〉:「王韶以熙河進,章惇以五溪用,熊本以瀘夷奮,沈起、劉彝聞而效之,結怨交蠻,兵連禍結,死者數十萬人,蘇緘一家,坐受屠滅。」⑤ 元・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下》:「味此詩,有以見兵連禍結,當時之民不得以全其生者,可哀也。」⑥ 《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今承平日久,無將無兵,倘干戈復動,難保必勝。兵連禍結,不知何時而止?願吾皇聖鑒!」
【用法】  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用在「戰亂不安」的表述上。  ① 這地區長久以來因為種族問題而兵連禍結。② 戰爭一旦發生,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最苦的是百姓!③ 這種兵連禍結的日子何時能了?百姓渴盼安樂,如大旱之望雲霓。④ 爺爺說他年輕時幾乎都在兵連禍結的歲月度過,要我們知福惜福。⑤ 這幾年來兵連禍結,好不容易大家能過太平日子,可千萬別再起戰端了。⑥ 好不容易才平息戰事,哪知道又有蓄意挑釁的;一旦重燃戰火,必定兵連禍結,民不聊生。
【辨似】  「兵連禍結」及「兵荒馬亂」都用來形容戰爭的動蕩不安。  「兵連禍結」側重於接連不斷的戰爭使得災禍亦接連不斷;「兵荒馬亂」側重於描述戰爭所造成的慌亂景象。
兵連禍結兵荒馬亂辨似例句
這幾年來~,好不容易大家能過太平日子,可千萬別再起戰端了。
戰爭一旦發生,必然到處~,生靈塗炭,流離失所。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9 2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