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走投無路
释义
走投無路
注音ㄗㄡˇ ㄊㄡˊ ㄨˊ ㄌㄨˋ拼音zǒu tóu wú lù近義:山窮水盡、日暮途窮、窮途末路反義:柳暗花明、絕處逢生關聯:走投沒路、走頭沒路、走頭無路
【釋義】無路可走。形容處境窘困。※語或出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
【典源】▶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長吁,氣結成雲霧。行行裡著車轍把腿陷住,可又早閃了胯骨,怎當這頭直上急簌簌雨打,腳底下滑擦擦泥淤。  ① 酆都:俗傳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縣。② 吁:音ㄒㄩ,嘆息。
【典故】「走投無路」的「走投」是「走而投向」的意思。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初發桂林有出嶺之喜但病餘便覺登頓至靈川疲甚自歎羸軀乃無一可偶陸融州有使來書此寄之〉詩,中間有兩句:「走投破驛宿,強飯不下咽。」就是說一路奔波,投宿在破驛站,勉強想吃點東西,卻嚥不下去。所以「走投無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處、投向何方,眼前無路可走了,用來比喻一個人陷入困境。元代時,楊顯之所寫的戲曲《瀟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無路」來表示主角的困境。內容描述女主角張翠鸞被押解,經過沙門島,碰到一場大雨,又冷又溼,不但雙腳陷在泥濘中,舉步維艱,又閃了腰,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覺得這沙門島簡直是人間煉獄。「走投無路」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無路可走,處境窘困。
【書證】①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源)② 《濟公傳・第二〇五回》:「原本邵華風同鄧連芳、花面如來法洪是拜兄弟,邵華風是大爺,法洪行二,鄧連芳行三;今天一見,連忙行禮。說:『大哥一向可好?』邵華風說:『賢弟別提了!我此時鬧得走投無路。』」③ 《蕩寇志・第三一回》:「賊兵見闉上遍插馬陘猿臂旗號,大吃一驚,情知進不得闉,急得走投無路。」④ 《文明小史・第一九回》:「現在不知吉凶如何?急得他走投無路,恨不能立時插翅回去。」
【用法】  形容處境窘困。  用在「陷入困境」的表述上。  ① 他因經商失敗,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② 我實在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出此下策。③ 他的公司解散後,生計並無著落,簡直是走投無路。④ 他必定是走投無路了,才會委屈自己向我開口求援。⑤ 在警方設下天羅地網後,流竄的歹徒顯然已走投無路了。⑥ 正當我走投無路之際,蒙你雪中送炭,此情此恩永難忘懷。⑦ 誰願意在你走投無路時伸出援手,那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⑧ 那一年夏天,正當我走投無路的時候,巧遇一位同鄉長輩,真如久旱逢甘霖。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