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貪贓枉法
释义
貪贓枉法
注音ㄊㄢ ㄗㄤ ㄨㄤˇ ㄈㄚˇ拼音tān zāng wǎng fǎ近義:違法亂紀反義:正直無私、洗手奉職、廉潔奉公關聯:貪贓壞法、壞法婪贓
【釋義】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語或本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受賕枉法」
【典源】▶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據《元曲選》引)老夫范仲淹,自從劉衙內保舉他兩個孩兒去陳州開倉糶米,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奉聖人的命,著老夫再差一員正直的去陳州,結斷此一樁公事,就敕賜勢劍金牌,先斬後聞。  ① 范仲淹:西元 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吳縣人,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② 保舉:古時由大臣奏請提升有特別技能、學識或功績的人才,供朝廷任用,並為其作保,稱為「保舉」。③ 開倉糶米:打開官倉,出售穀物,以平衡物價。糶,音ㄊㄧㄠˋ
【典故】「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書證】① 《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婆留道:『做官的貪贓枉法得來的錢鈔,此乃不義之財,取之無礙。』」② 《大清會典・卷六・吏部・考功清吏司・功過》:「佐貳雜職,因貪贓枉法革職者,追俸;因公罣誤者,免追。」③ 《大清律例・卷四・名例律上・除名當差》:「凡知縣以上及佐貳雜職等官,因貪贓枉法革職者,任內有降罰案件,照例仍追編俸外;如佐雜等官,實係因公罣誤,毋論任內降罰案件多寡,所有食過編俸,一㮣免其追賠。」④ 《清朝文獻考・卷六〇・選舉考・考課・雍正六年》:「乃見從前卓異之員,而後任內竟至貪贓枉法,罹於重罪。」
【用法】  指貪汙受賄,敗亂法紀。  用在「貪污違紀」的表述上。  ① 王經理貪贓枉法,挪用公款,終於被捕。② 像他這樣公然貪贓枉法,實為法律所難容。③ 像你這種貪贓枉法的行為,最後一定會東窗事發。④ 公職人員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千萬不可貪贓枉法。⑤ 王鎮長是個貪贓枉法的傢伙,因此鎮民都將他恨得咬牙切齒。⑥ 這個官員憑借手中的權力,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終於被繩之以法。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