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倒行逆施
释义
倒行逆施
注音ㄉㄠˋ ㄒㄧㄥˊ ㄋㄧˋ ㄕ拼音dào xíng nì shī近義:逆理違天、胡作非為、逆理違天、悖禮犯義反義:順天應人關聯:逆行倒施、逆施倒行
【釋義】不按照情理行事。#語本《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後用「倒行逆施」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
【典源】▶ #《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① 伍子胥:?∼西元前664,名員,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因楚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故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以報父仇,並輔吳稱霸。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阻止,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②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與伍員友善,員以吳師伐楚,入郢,包胥入秦乞師,依庭牆哭七日,秦伯乃遣將平定其國難。返國後楚昭王賞功,逃而不受。③ 日莫:「莫」為「暮」的本字。日暮,指日落、黃昏時候。  ▶ 另可參考: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典故】據《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載,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伍子胥逃離楚國之前,曾對他的好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滅亡楚國!」申包胥也說:「如果你滅了楚國,我也一定會復興楚國。」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說:「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就像太陽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伍子胥以「倒行而逆施之」說自己不按情理行事,後來「倒行逆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
【書證】① 《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源)② 唐・李白〈天馬歌〉:「鹽車上峻阪,倒行逆施畏日晚。」③ 宋・陸九淵〈與包詳道書〉:「其於聖賢之言一失其指,則倒行逆施,弊有不可勝言者。」④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一六・集部四・別集類三・太倉稊米集》:「紫芝年過六十始通籍,而集中諛頌秦檜父子者,連篇累牘,殆於日暮途遠,倒行逆施。」⑤ 清・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總緣彼有恃而不恐,蓋欲早舉非常之事,而事與心違,大欲未遂,矯而出此,倒行逆施,致成兩宮西幸之局。」
【用法】▶   比喻不按照情理行事。  用在「不循情理」的表述上。  ① 他受到長官的器重,前途看好,卻倒行逆施,避俗隱居起來。② 這件工程能夠完成,大家都認為局長當居首功,想不到他卻倒行逆施,宣布退休。▶   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為。  用在「蠻橫胡為」的表述上。  ① 為政者若是倒行逆施,必將受到人民唾棄。② 他在任時的倒行逆施,導致他今日的失敗。③ 他平日倒行逆施,作惡多端,一定會遭到報應。④ 自作孽不可活,像這般倒行逆施的惡徒,必遭法律制裁。⑤ 古代凡是橫征暴斂、倒行逆施的昏君,終究是要被推翻的。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