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信口雌黃
释义
信口雌黃
注音ㄒㄧㄣˋ ㄎㄡˇ ㄘ ㄏㄨㄤˊ拼音xìn kǒu cī huáng近義:口不擇言、信口開河反義:言之有物、言必有據、信而有徵關聯:口中雌黃、雌黃信口
【釋義】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本指有如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語本晉・孫盛《晉陽秋》。後用「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亂說或妄加批評。△「妄下雌黃」、「信口開河」
【典源】▶ #晉・孫盛《晉陽秋》(據《文選・卷五五・劉峻・論五・廣絕交論》李善注引)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① 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西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② 意有不安:話說得不合意,不妥切。③ 口中雌黃: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  ▶ 另可參考:《晉書・卷四三・王戎列傳》
【典故】「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書證】① 《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六二・雍正五年十月》:「此等小人所以聳動愚人之法有二:一則逢人稱贊,口不言人之過失,而無識之人則以為忠厚老成而信之;一則信口雌黃,無所許可,而無識之人則以為獨厚於已而信之。」② 清・錢謙益〈再答張靜涵書〉:「每作法門文字,誓欲以世間綺語戲論,消歸佛乘,安敢私心逞臆,信口雌黃。」③ 《宦海・第一一回》:「在下做書的更不便無端妄語,信口雌黃。不過照著有聞必錄的例兒,姑且的留資談助。」④ 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用法】  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亂說或妄加批評。  用在「隨口亂說」的表述上。  ① 一個人要是老信口雌黃,怎會受到歡迎?② 老師嚴厲地批駁了他這些信口雌黃的話。③ 你簡直是信口雌黃,我什麼時候打過她啊!④ 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豈容得他信口雌黃!⑤ 他做事向來慎重,從不信口雌黃,搬弄是非。⑥ 他就是有個缺點,好發議論,常常信口雌黃。⑦ 他專愛信口雌黃,說些無中生有的話,陷害他人。⑧ 這種偷竊的事,怎能信口雌黃,硬賴在某人身上?⑨ 這件事情關係個人名譽,不可以信口雌黃,隨意亂說。⑩ 當主管的就該講實證,如果信口雌黃亂批評,誰會服你?⑪ 寫諷刺文章難免是要誇大的,但絕不能無中生有,信口雌黃。
【辨似】  「信口雌黃」及「信口開河」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  「信口雌黃」,側重於不負責任的評論;「信口開河」,側重於漫無邊際地隨口亂說。
信口雌黃信口開河辨似例句
這種偷竊的事,怎能~,硬賴在某人身上?
他是~胡謅的,可別輕信。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