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披肝瀝膽
释义
披肝瀝膽
注音ㄆㄧ ㄍㄢ ㄌㄧˋ ㄉㄢˇ拼音pī gān lì dǎn近義:肝腦塗地、肝膽相照、剖心析肝、推心置腹、開誠布公反義:鉤心鬥角、兩面三刀、虛情假意、陽奉陰違、爾虞我詐關聯:隳肝瀝膽、瀝肝呈膽、瀝膽墮肝、瀝膽隳肝、瀝血披肝、披肝瀝血、瀝膽披肝、披瀝肝膽、披瀝肝膈、剖肝瀝膽、披肝掛膽、披肝露膽
【釋義】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語出隋・李德林〈天命論〉。△「肝膽相照」、「肝膽照人」、「披肝膽」
【典源】▶ 隋・李德林〈天命論〉(據《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列傳》引)爾乃奉殪戎之命,運先天之略,不出戶庭,推轂分閫,一麾以定三方,數旬而清萬國。蕩滌天壤之速,規摹指畫之神,造化以來,弗之聞也。光熙前緒,罔有不服,煙雲改色,鍾石變音,三靈顧望,萬物影響。木運告盡,褰裳克讓,天歷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圖讖之文,順億兆之請,披肝瀝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恒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①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②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③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④ 披:揭開。⑤ 瀝:滴下、灑落。⑥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典故】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囑,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書證】① 《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列傳》引隋・李德林〈天命論〉:「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圖讖之文,順億兆之請,披肝瀝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之高,式允幽明之願。」(源)② 宋・司馬光〈應詔論體要〉:「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③ 《明史・卷二四五・黃尊素列傳》:「律例,非叛逆十惡無死法。今以披肝瀝膽之忠臣,竟殞於磨牙礪齒之凶豎。」④ 《三俠五義・第七八回》:「玉堂又提請北俠到京,北俠慨然應允。丁大爺丁二爺又囑咐白玉堂照應北俠。大家暢談,彼此以義氣相關,真是披肝瀝膽,各明心志。」
【用法】  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用在「真誠相待」的表述上。  ① 每個國民都應該為國家披肝瀝膽,誓死效忠。② 既然是好朋友,就應該披肝瀝膽,以誠相待。③ 我們是披肝瀝膽的好兄弟,哪裡是外人所能離間的?④ 雙方既已竭誠論交,就該披肝瀝膽,怎可各懷心機呢?⑤ 聽了他這一番披肝瀝膽的剖白後,你難道還不肯相信他?⑥ 戰國時代許多俠士,一遇到賞識者,往往披肝瀝膽,誓死效忠。⑦ 在我有難時,多虧有他這位披肝瀝膽的朋友相助,否則還真不知該怎辦!
【辨似】  瀝,音ㄌㄧˋ。滴下。不可寫作「歷」。  「披肝瀝膽」及「肝膽相照」都有真心相待的意思。  「披肝瀝膽」側重於忠貞,可用於個人對團體、國家等單向的付出;「肝膽相照」側重於坦誠,並常用在兩人之間的關係。
披肝瀝膽肝膽相照辨似例句
每個國民都應該為國家~,誓死效忠!
好友難覓,更何況是~,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