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作壁上觀
释义
作壁上觀
注音ㄗㄨㄛˋ ㄅㄧˋ ㄕㄤˋ ㄍㄨㄢ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近義:坐觀成敗、冷眼旁觀、袖手旁觀、隔山觀虎鬥、隔岸觀火反義:打抱不平、拔刀相助、挺身而出、排難解紛關聯:從壁上觀
【釋義】「作壁上觀」之「作」,典源作「從」。站在壁壘上旁觀雙方交戰。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用「作壁上觀」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典源】▶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① 鉅鹿:地名。秦置,戰國時趙國都邑。項羽曾大破秦兵於此。地約在今河北省平鄉縣。② 壁:軍隊駐守的營壘。③ 縱兵:發兵,出兵。④ 楚:指項羽所領導的楚國軍隊。⑤ 秦:秦國軍隊。
【典故】「作壁上觀」原作「從壁上觀」。秦朝皇帝專制獨裁,統治殘暴,為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與痛苦,因此到了秦朝末年,秦二世在位時,六國的遺民紛紛起兵抗暴,自立為王。有一次秦國將領章邯率兵攻打趙王歇,趙軍大敗,趙王和大將們都逃到了鉅鹿。章邯則繼續派王離、涉閒包圍鉅鹿,緊追不捨。楚國和其他的諸侯國也都紛紛出兵援救趙國。此時楚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范增和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但宋義和項羽在作戰的策略上卻有著很大的歧見,宋義認為先觀望秦、趙二國的相鬥,再視結果決定作戰的方式;項羽則認為秦國如果攻占了趙國,勢力會更加強大,屆時再出兵可能就會吃敗仗。項羽因此誅殺了卿子冠軍,這在楚國造成了很大的震撼,項羽也因此聲名遠揚於諸侯。接著項羽派了大軍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此時楚軍的強大居於諸侯之首,前來援救的各諸侯國,雖然也攻下了十多個營壘,但並未繼續出兵發動強烈的攻勢。項羽率領楚軍一路殺進秦軍陣營,秦兵死傷慘重,而各諸侯國的將領們卻都只站在自己的營壘上,冷眼旁觀著秦、楚之間的交戰,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項羽在打敗秦軍後,召見各諸侯國的將領,他們折服於項羽的威猛,在進入營門時,都跪著行走,不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就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也都臣服於他。後來「作壁上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書證】① 《全閩詩話・卷一二・建灘》引《榕陰詩話》:「水從排空來,鐵梢不可攔。有時千百丈,掣電飛雲端。……舟子力難恃,應變須神完。倒纜挽逆篙,如作壁上觀。」② 清・高宗〈鬥蟋蟀〉詩:「甘芻好飲供其腹,豪氣凌秋喙爪速。是時晶陽照華屋,兩童角勝誰輸服。乘閒偶作壁上觀,沙場不見戈戟攢。」③ 清・陸玉書〈諭訟師〉詩:「可憐家業已傾敗,訟牒勾稽還未艾;訟師偏作壁上觀,心在局中身局外。」
【用法】  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用在「置身事外」的表述上。  ① 觀棋局宜作壁上觀,不宜動口和動手。② 對於你們的爭論,我們都插不上嘴,只能作壁上觀。③ 你別怪鄰居作壁上觀,實在是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啊!④ 眼前同學有難亟待相助,大家作壁上觀的態度實不可取。⑤ 人心不古了!看到流氓欺負弱小,圍觀路人都只作壁上觀。⑥ 他確實有困難,身為他的朋友,能忍作壁上觀而不理會嗎?⑦ 哪知她這話一出口,引來原只作壁上觀的幾個婦人也七嘴八舌地說起來。⑧ 對於這股簽賭歪風,如果政府還續作壁上觀的話,必然會造成積重難返的後果。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