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伯仲之間
释义
伯仲之間
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 ㄓ ㄐㄧㄢ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近義:不分軒輊、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反義:大相逕庭、天差地遠、天淵之別、天壤之別、天懸地隔關聯:伯仲間
【釋義】伯仲,兄弟間排行的次序。「伯仲之間」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語出三國魏・文帝〈典論論文〉。
【典源】▶ 三國魏・文帝〈典論論文〉(據《文選・卷五二・論二》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① 傅毅:?∼西元89,字武仲,東漢茂陵人。博學善文,章帝時為蘭臺令史,與班固、賈誼共典校書,後為大將軍竇憲司馬。② 班固:西元32∼92,字孟堅,東漢安陵人,班彪之子。明帝時為郎,曾與傅毅典校祕書,後續其父彪所著漢書,積二十餘年乃成,為斷代史之祖。③ 小:輕視。④ 蘭臺令史:漢代主持整理圖書及掌理書奏的長官。
【典故】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闡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並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後來「伯仲之間」被用來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書證】① 三國魏・文帝〈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源)② 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③ 《舊五代史・卷五八・唐書・趙光逢列傳》:「光胤仕梁,歷清顯,伯仲之間,咸以方雅自高,北人聞其名者,皆望風欽重。」
【用法】  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用在「能力相等」的表述上。  ① 他們的棋力在伯仲之間,可謂棋逢敵手了。② 這兩位選手實力在伯仲之間,一時之間恐難分高下。③ 今天這場辯論真是針鋒相對,可見雙方實力就在伯仲之間。④ 這次參加比賽的選手,實力都在伯仲之間,競爭一定非常激烈。⑤ 她們兩人的編織實力在伯仲之間,所以打出來的毛衣很難分出高下。⑥ 他倆的實力原本在伯仲之間,但因接受的訓練不同,差別也就越來越明顯。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