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以毒攻毒
释义
以毒攻毒
注音ㄧˇ ㄉㄨˊ ㄍㄨㄥ ㄉㄨˊ拼音yǐ dú gōng dú近義: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眼還眼反義:以直報怨、以德報怨關聯:就毒攻毒
【釋義】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語本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後亦用「以毒攻毒」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典源】▶ 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夫聖人之教,機緣不一,應變萬差,或言流而理直,或首權而終實。況詁訓音韻,梵漢魚魯,須稟承有匠,尋閱有功,豈於文字未識,便不思而說,不慮而對,妄涉虛玄。流俗則謂之為奧,或則以才力獎之,致使其徒自媚。若以彼有定力,所知能說佛經者,何莫試以異典,觀其吐納,曲直自彰。且夫稱儒而不傳習者,亦賢儒之所病也。或曰:「興善動行,彌益其妄,如晞陽斥影,加樵罷鼎。誠乃務茲之道,豈是息滅之道歟?」曰:「彼蓋不知執事淨命以聲止聲,良醫之家,以毒止毒也。」  ①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② 淨命:梵語。指高僧大德。又作「具壽」、「長老」。③ 以聲止聲:以勸善之語來止息惡評之聲。
【典故】「以毒攻毒」典源作「以毒止毒」,是中醫的一種醫療理論。很多中藥,如植物中的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動物中則有蝎子、蟾除、斑蝥等都可入藥。它們都有不同的藥效,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必須採取措施以減緩其毒性。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中,作者認為聖人之教本來都是好的,但是因為後世許多環境和人為因素,使其內容與真道越行越遠,因此或有人會認為︰「這樣一來,非但無法使人明白真道,反而讓更多人誤入歧途,還不如不要傳講。」作者則用醫師以毒止毒為例,說明繼續傳揚聖人之學,才是止息虛妄之學的最好方法。後來「以毒攻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亦用來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書證】① 宋・羅泌《路史・卷五・因提紀下・有巢氏》:「而劫痼攻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後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②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九・骨咄犀》:「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③ 《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那陳小官人害了十年癩症,請了若干名醫,用藥全無功效。今日服了毒酒,不意中,正合了以毒攻毒這句醫書,皮膚內迸出了許多惡血,毒氣洩盡,連癩瘡漸漸好了。」④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六・唐宣宗》:「舍外廷而以宦官治宦官,程元振嘗誅李輔國矣……是以毒攻毒之說,前毒去而後毒更烈也。」⑤ 《紅樓夢・第四二回》:「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⑥ 《三俠五義・第一回》:「劉后心內發焦,說:『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人做的事,如今叫一人受苦,焉有不說的道理。』」
【用法】▶   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  用在「以毒治病」的表述上。  ① 被蠍子蜇傷後,塗上用蠍子泡的酒,就能立即止痛,這是以毒攻毒的實例。② 這位醫生會用一些有毒性的藥,來醫治皮膚的瘡傷,這種治療方法叫「以毒攻毒」。▶   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用在「以暴制暴」的表述上。  ① 要對付這批流氓,除了以毒攻毒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② 敵人手段既然如此殘忍,我們何不來個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做法?③ 面對敵人的卑劣手段,我們決定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④ 與其和敵人正面衝突,不如使他們互相內鬥,耗損戰力,這是以毒攻毒的高招。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