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以德報怨
释义
以德報怨
注音ㄧˇ ㄉㄜˊ ㄅㄠˋ ㄩㄢˋ拼音yǐ dé bào yuàn反義:以牙還牙、以血洗血、以怨報德關聯:報怨以德、德以報怨
【釋義】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語出《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典源】▶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① 典故或見於《老子・第六三章》、《尸子》。② 德:恩澤、恩惠。② 以直報怨:用正直之道回報怨仇。見「以直報怨」。② 以德報德:別人用恩惠待我,我也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見「以德報德」。  ▶ 《老子・第六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尸子》(據《太平御覽・卷四〇・地部五・太行山》引)夫龍門,魚之難也;太行,牛之難也;以德報怨,人之難也。
【典故】《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憲問〉篇中有一段論述謝恩報怨的方法。有人問孔子:用恩惠來回報仇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來回報仇恨,那用什麼來回報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對待仇人,除非別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此外,在《禮記・表記》中也記載了孔子曾經說過的話:「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及「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這些話也是在討論謝恩報怨的方法。「以德報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書證】①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源)② 《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部解》:「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③ 《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及成人……每欲以德報怨。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④ 《周書・卷三七・韓褒列傳》:「褒因是奏曰:『所獲賊眾,不足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有詔許焉。」⑤ 《宋史・卷三九六・史浩列傳》:「上知之茂嘗毀浩,曰:『卿豈以德報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為怨而以德報之,是有心也。』」⑥ 《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老伯,你平日常講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怎的此時自己,又以德報怨起來?」
【用法】  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用在「寬厚待人」的表述上。  ① 他的以德報怨,使歹徒深受感動,悔不當初。② 與其以德報怨,不如以直報怨;這是孔子給我們的教誨。③ 他年紀雖輕,卻能不計前嫌地以德報怨,令人十分欽佩。④ 面對這種十惡不赦的罪人,你居然還想以德報怨,真是匪夷所思!⑤ 你們兩家吵了這麼多年,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何不彼此以德報怨,將往事一筆勾消?⑥ 我們不念舊惡,以德報怨,在他們亟需幫助時雪中送炭,終於贏得世界各國同聲喝采。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