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解衣推食
释义
解衣推食
注音ㄐㄧㄝˇ ㄧ ㄊㄨㄟ ㄕˊ拼音jiě yī tuī shí反義:不聞不問、幸災樂禍、落井下石關聯:推食解衣
【釋義】將衣食贈送他人,以示關懷之意。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言聽計從」
【典源】▶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脫,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為厚交,為之盡力用兵,終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① 漢王:指漢高祖劉邦。② 衣:音ㄧˋ,穿。③ 食:音ㄙˋ,拿食物給人。同「飼」。④ 言聽計用:形容深被信任。見「言聽計從」。
【典故】「解衣推食」是指將衣食贈送他人,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敘述秦亡後,楚漢相爭,劉邦的勢力漸強,攻下楚不少領地,楚王項羽深受威脅。於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韓信遊說,希望他能棄劉邦投靠自己。但韓信回絕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堅決地表示絕不背叛劉邦。其中「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表達劉邦對韓信的關愛,將自己的衣服給他穿,將自己的食物給他吃。後來「解衣」、「推食」就被合用成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對別人的關愛。
【書證】① 《陳書・卷二〇・華皎列傳》:「時兵荒之後,百姓饑饉,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為暨陽、山陰二縣令。」② 明・邵璨《香囊記・第四一齣》:「周老姥,孺人多蒙解衣推食之恩,未得補報。」③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小生飄蓬浪跡,幸蒙令尊一見如故,解衣推食,恩已過厚。又得遇卿不棄,今日成此良緣,真恩上加恩。」④ 《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子孫在床前服事,若不是足色孝順的,口中雖不說,心下未免憎嫌,何況路傍乞食之人,那解衣推食,又算做小事了?」⑤ 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六齣》:「解衣推食甚週全,海闊山高恩萬千。」⑥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倘不遇了繼之,怕我不流落在南京,幸得遇了他,不但解衣推食,並且那一處不受他的教導。」
【用法】  將衣食贈送他人,以示關懷之意。  用在「盡心待人」的表述上。  ① 他解衣推食的善行,贏得許多人的敬仰。② 王先生經常解衣推食地幫助一些孤苦無依的人。③ 響應冬令救濟活動,大家紛紛解衣推食,慷慨解囊。④ 許多人都曾受到他解衣推食的幫助,心中感激不已。⑤ 因為大家解衣推食,才讓這個貧困家庭得以度過難關。⑥ 這些解衣推食的善行,證明我們的社會還是充滿溫暖。⑦ 他心存仁厚,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解衣推食,完全不求回報。⑧ 因為班上同學的解衣推食,熱心幫助,王同學才能繼續求學。⑨ 他雖然不甚富裕,卻經常解衣推食,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⑩ 當年在軍中,老長官對我們確實是解衣推食,讓我們這些新兵感到無比溫暖。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