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要言不煩
释义
要言不煩
注音ㄧㄠˋ ㄧㄢˊ ㄅㄨˋ ㄈㄢˊ拼音yào yán bù fán近義:言簡意賅反義:拖泥帶水、長篇大論、連篇累牘、絮絮叨叨關聯:至言不繁
【釋義】說話精要,不囉嗦。語出《輅別傳》。△「言簡意賅」
【典源】▶ 《輅別傳》(據《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裴松之注引)輅為何晏所請,果共論易九事,九事皆明。晏曰:「君論陰陽,此世無雙。」時鄧颺與晏共坐,颺言:「君見謂善《易》,而語初不及《易》中辭義,何故也?」尋聲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論《易》也。」晏含笑而讚之「可謂要言不煩也」。因請輅為卦。  ① 輅:即管輅(西元209∼256),字公明,三國魏平原人。幼喜仰視星辰,及長精風角、占相之道。嘗與何晏、鍾毓論《易》。輅,音ㄌㄨˋ② 《易》:即《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③ 晏:即何晏(?∼西元249),字平叔,三國魏宛人。好老莊之言,與夏侯玄、王弼等競尚清談,士大夫效之,遂成一時風氣,後為司馬懿所殺。④ 煩:同「繁」,繁雜、眾多。
【典故】根據《輅別傳》所載,有一次何晏邀請管輅前來一起討論《易經》爻辭,結果管輅說得頭頭是道。於是何晏說:「在談論自然現象方面,你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這時坐在一旁的鄧颺(字玄茂,三國魏南陽人,為司馬懿所殺。)就說:「管輅,別人都說你精通《易經》,為什麼平常講話卻佷少談到《易經》的道理呢?」管輅隨聲應答說:「精通《易經》的人是不談論《易經》的。」何晏帶著笑容稱讚他說話精要不囉嗦。後來「要言不煩」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說話精要,不囉嗦。
【書證】① 《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裴松之注引《輅別傳》:「輅尋聲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論《易》也。』晏含笑而讚之:『可謂要言不煩也。』」(源)② 宋・朱熹〈答汪尚書書〉:「熹不揆愚鄙,妄陳管見。伏蒙高明垂賜誨答,反復玩味,欽佩無忘。然有所疑,敢不自竭?道在六經,何必它求誠如台諭,亦可謂要言不煩矣!」③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合你們說句要言不煩的話,閫以外將軍制之,你們還有甚麼為難的不成?」④ 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卷二八・治道二》:「明道論樂,謂:『將上下聲考之,須得其正,一言以蔽之,省辨論者多少紛紛。』此等處,與所謂『加一倍』法者,皆可謂要言不煩。」⑤ 清・吳本泰〈廣雅序〉:「《廣雅》者,博士張揖所纂輯,以廣《爾雅》者也。……凡《爾雅》所不經載者,詳錄品覈,著於篇以廣厥義。予聞之『神明無象,要言不煩。』《爾雅》之列於十三經,已弁髦之。是編不贅疣甚乎?」
【用法】  形容說話精要,不囉嗦。  用在「言辭精練」的表述上。  ① 講電話時請要言不煩,節省通話時間。② 寫論說文時,要言不煩和說理明確是很重要的原則。③ 這家報社的社論總是要言不煩,而且見解精闢獨到。④ 要言不煩、立論明確的文章,現在已愈來愈難見到了。⑤ 相較之下,要言不煩的演講比長篇大論,更能打動人心。⑥ 發言的人謹守要言不煩的原則,必可提升會議的品質及效率。⑦ 你們辯了半天,也沒個定論;容我說句要言不煩的話:「多說無益,不如力行。」
【辨似】  「要言不煩」及「言簡意賅」都有言辭精要的意思。  「要言不煩」側重於簡明切要;「言簡意賅」則側重於簡明完備。
要言不煩言簡意賅辨似例句
講電話時請~,節省通話時間。
這個道理如此複雜,他竟然可以~,確實是不容易。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