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打退堂鼓
释义
打退堂鼓
注音ㄉㄚˇ ㄊㄨㄟˋ ㄊㄤˊ ㄍㄨˇ拼音dǎ tuì táng gǔ近義:半途而廢、畏縮不前反義:勇往直前
【釋義】古代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擊鼓離堂休息。※#語或本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後用「打退堂鼓」比喻中途退縮放棄。
【典源】▶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據《元曲選》引)〔孤云〕你招也不招?〔正旦云〕委的不是小婦人下毒藥來。〔孤云〕既然不是你,與我打那婆子。〔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願我招了罷!是我藥死公公來。〔孤云〕既然招了,著他畫了伏狀,將枷來枷上,下在死囚牢裡去。到來日判個斬字,押付市曹典刑。〔卜兒哭科云〕竇娥孩兒!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殺我也!〔正旦唱〕【黃鍾尾】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賊?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爭到頭競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願認藥殺公公,與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隨祗候押下〕〔張驢兒做叩頭科云〕謝青天老爺做主。明日殺了竇娥,纔與小人的老子報的冤。〔卜兒哭科云〕明日市曹中殺竇娥孩兒也,兀的不痛殺我也!〔孤云〕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① 典故或見於《續傳燈錄・卷一五・洪州泐潭洪英禪師》。② 保狀:在一定期限內,對於行為、財力或貨物品質表示負責保證的單據。③ 散堂鼓:古代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擊鼓退下休息。④ 將:音ㄐㄧㄤ,帶、牽。  ▶ 《續傳燈錄・卷一五・洪州泐潭洪英禪師》僧問:「黃龍一曲師親唱,佛手、驢腳略借觀。」師曰:「老僧打退鼓。」
【典故】「打退堂鼓」原作「打散堂鼓」。古代官衙公堂上都有設鼓,擊鼓以聚散群眾,或申報緊急公務,稱為「堂鼓」,而當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也擊鼓以示退下休息,這時所敲的為「散堂鼓」。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即是官員結束審案,命令手下打鼓,表示退堂。「散堂鼓」即「退堂鼓」。後來「打退堂鼓」引申為中途退縮放棄之意。「打退堂鼓」較早書證如《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書證】① 《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② 《歧路燈・第五〇回》:「你如今打了退堂鼓,至明日把女人激羞的死了,我又該與你打人命官司,不如我先鳴之于官,憑官所斷。」
【用法】  比喻中途退縮放棄。  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① 即使困難重重,我們絕不打退堂鼓。② 一聽這件工程危險性很高,大半人都嚇得打了退堂鼓。③ 既然已經決定完成這件任務,大家就要互相幫助、鼓勵,別打退堂鼓。④ 處事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的人,是沒有出息的,也很難在事業上成功。⑤ 進行科學實驗的工作,必須逐步地小心驗證,不能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⑥ 那些飆車的年輕人一見警察上前攔阻,察覺情勢不妙,便紛紛打退堂鼓,溜之大吉了!⑦ 大夥本來要去花東縱谷遊玩,但聽說路途艱難,住宿也不方便,因此就有幾個人打了退堂鼓。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9: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