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 行將就木
释义
行將就木
注音ㄒㄧㄥˊ ㄐㄧㄤ ㄐㄧㄡˋ ㄇㄨˋ拼音xíng jiāng jiù mù近義:日薄西山、風燭殘年反義:如日方中、如日東升、來日方長
【釋義】將要進棺材。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語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典源】▶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① 季隗:春秋時廧咎如(狄族一支)人,晉公子重耳逃亡狄國時所娶的妻子,生卒年不詳。隗,音ㄨㄟˇ② 就木:進入棺材,指死亡。
【典故】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並且娶季隗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劉。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堅持要等他。後來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文公,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後來「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書證】① 宋・朱熹〈與留丞相劄子三〉:「今年六十有一,衰病侵凌,行將就木,乃欲變心從俗,以為僥倖俸錢祿米之計,不亦可羞之甚乎!」②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霍筠》:「老奴豈不作如是想,第恐行將就木,不克見此榮華耳。」③ 《痛史・第二五回》:「難得兩位義士,不忘先朝,但老夫行將就木,只求晚年殘喘,與聖朝草木,同沾雨露之春足矣,何敢多事!」
【用法】  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用在「生命將盡」的表述上。  ① 對方已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你就饒了他吧!② 他雖然年紀輕,卻一天到晚垂頭喪氣,就像個行將就木的人。③ 他雖是風燭殘年、行將就木之人,但內心卻仍保有一分赤子之心。④ 老人說:「我已行將就木,別無所求,只求你們在我身後好好照顧我的家小。」⑤ 老人氣得發狠地說:「為了一個理字,我雖是行將就木的人,也要跟你周旋到底!」
随便看

 

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Newdu.c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42:04